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李玉·清忠譜(第十一折鬧詔)
明天啟間,皇帝昏庸,魏忠賢擅政,搜刮民財,鏟除異己,迫害東林黨人。吏部員外郎周順昌也罷官歸鄉。不久魏大忠因彈劾魏閹而遭逮捕,押解北京,途經蘇州,周前往探望,還以愛女許大中之孫,兩家聯姻。這時,魏閹走狗毛一鷺、李實,在蘇州為魏忠賢建造生祠,周順昌只身沖進祠堂罵像,列述大閹罪惡。于是觸怒魏忠賢,派廠衛緹騎趕赴蘇州捉拿,周從容就逮。蘇州市民群情激憤,欲伸正義。在顏佩韋等五人的率領下,蜂擁至西察院要求釋放周順昌,并搗毀官府,打死校尉。官府驚恐萬狀,暗中將周解往北京,殺害于獄中。顏佩韋等五人亦以倡亂之罪遭誅。不久崇禎帝朱由檢即位,魏閹事敗,魏忠賢自縊。蘇州市民拆毀魏生祠之后,前往祭奠五人。周順昌等慘死諸臣才得昭雪,并表彰他們“清忠風世”。
(貼青衣、小帽上) 苦差合縣有,惟我獨充當。自家吳縣青帶便是。北京校尉來捉周鄉宦,該應吳縣承值。校尉坐在西察院,本縣老爺要撥人去聽差。這些大阿哥,都叮囑了書房里,不開名字進去。竟拿我新著役苦惱子公人,點去承值,關在西察院內。那些校尉動不動叫差人,叫差人要長要短。偶然遲了,輕則靴尖亂踢,重則皮鞭亂打。一個錢也沒處賺,倒受了無數的打罵! 方才攮了一肚子燒酒,如今在里邊吆吆喝喝,又走出來了。不免躲在廂房,聽他說些什么。(暗下) (付扮差官,丑、小生扮二校,喝上)
【梨花兒】 (付) 駕上差來天也塌,推托窮官沒錢刮,惱得咱家心性發。嗏! 拿到京中活打殺。李老爺呢? (小生) 李老爺睡在那里。(付) 快請出來。(校向內介) 張老爺請李老爺。(凈內應介) 來了! (凈扮差官上)
【前腔】 (凈) 久慣拿人手段滑,這番差使差了瞎。自家乾兒不設法。嗏! 一把松香便決撒。
(付) 李老爺,咱們奉了駕貼,差千差萬,到處拿人,不知賺了多少銀子。如今差到蘇州,又拿一個吏部。自古道: 上說天堂,下說蘇、杭。豈不曉得蘇州是個富饒的所在? 況且吏部是個美官,值不得拿萬把銀子,送與咱們? 開口說是個窮官,一個錢也沒有。你道惱也不惱! 難道咱們三千七百里路來到這里,白白回去了不成? (凈) 可笑那毛一鷺,做了咱家的官兒,咱們到來,他也該竭力設法,怎么丟咱們住在冷屋里邊,自己來也不來? 哥啊! 若是周順昌弄不出,咱們定要倒毛一鷺的包哩! (付) 李老爺說的是! 差人那里? (連叫介) (丑) 差人! 差人! (貼走出跪介) 老爺有何分付? (付) 差你在這里伺候,臉面子也不見,不知躲在那里? (凈) 連連叫喚,才走出來,要你這里做什么!(付) 李老爺不要與他說,只是打便了。(凈) 拿皮鞭來! (貼磕頭介) 小的在這里伺侯,求老爺饒打。(付) 你快去與毛一鷺說: 俺老爺們奉了皇爺的圣旨,廠爺的鈞旨,到此拿人,你做那一家的官兒,不值得在犯官身上弄萬把銀子送俺們! 若有銀子,快快抬來; 若沒有銀子,咱們也不要周順昌了。咱們自上去,教他自己送周順昌到京便了。快去說! 就來回復。(貼) 小的是個縣差,怎敢去見都老爺? 怎敢把許多言語去稟? (凈、付大怒介) 唗! 你這狗頭不走么? (貼拜介) 小的委實不敢說。(付) 要你這狗頭何用? (將皮鞭亂打介) (凈亂踢介) (貼在地亂滾,叫痛哀求介) (付) 這樣狗攮的,不中用。(貼爬下) (付向丑介)你照方才的言語,快去與毛一鷺說! 俺們立等回話。(內眾聲喧喊介) (丑望介) 呀! 門外人山人海,想是來看開讀的。這般挨擠,如何走得! (付又與小生說介) 你把皮鞭打開了路,送他出去便了。(向凈介) 咱家到里邊喝杯涼酒。少不得毛一鷺定然自來回復。(凈) 有理。(付) 只等飛廉傳信去,(凈) 管教貫索就擒來。(同下) (小生) 咄! 百姓們閃開,閃開! 咱家奉旨來拿犯官,什么好看! 什么好看! (丑) 閃開,閃開! 讓咱走路!(將皮鞭亂打下) (旦、貼扮二皂喝上) (外黑三髯、冠帶、扮寇太守上)
【西地錦】(外) 民憤雷呼轅下,淚飛血灑塵沙。(內眾亂喊介) 周吏部第一清廉鄉宦,地方仰賴,眾百姓專候太老爺做主,鼎言救援哩!(大哭介) (末短胡髯、冠帶、扮陳知縣急上) (向內搖手介) 眾百姓休得啼哭,休得啼哭! 上司自有公平話。且從容,莫用喧嘩。
(內眾又喊介) 陳老爺是周鄉宦第一門生,益發坐視不得的呢!爺爺嗄! (又哭介) (末見外介) 老大人,眾百姓執香號泣者,塞巷填街哀聲震地,這卻怎么處! (外) 足見周老先生平日深得人心,所以致此。貴縣且去吩咐士民中一二老成的上前講話。(末) 是! (向內介) 眾百姓聽著,寇太守分付,士民中老成的,止喚一二人上前講話。(小生、老旦,扮生員上) (作倉惶狀介) (小生) 生……生……生員王節。(老旦) 生……生員劉羽儀。(小生、老旦) 老……老……老公祖,老……老……老父母在上。……周……周……周詮部居官侃侃,居鄉表表。如此品行,卓然千古。驀罹奇冤,實實萬姓怨恫。老公祖,老父母,在地方親炙高風,若無一言主持公道,何以安慰民心! (凈急上跪介) 青天爺爺啊! 周鄉宦若果得罪朝廷,小的們情愿入京代死。(丑喊上) 不是這樣講,不是這樣講! 讓我來說。青天爺爺啊!今日若是真正圣旨來拿周鄉宦,就冤枉了周鄉宦,小的們也不敢說了。今日是魏太監假傳圣旨,殺害忠良,眾百姓其實不服。就殺盡了滿城百姓,再不放周鄉宦去的。(大哭介) (內齊聲號哭介) (外) 眾百姓聽著! 這樁事非府縣所能主張。少刻都老爺到了,你們百姓齊聲叩求,本府與吳縣自然極力周旋。(內齊聲應介) 太爺是真正青天了。(內敲鑼、喝道聲介) (凈,丑) 都老爺來了! 列位,大家上前號哭去! (喊介) (小生、老旦) 全賴老公祖、老父母鼎力挽回。(外、末) 自然、自然! (小生、老下) (外、末在場角伺候,打躬迎接介) (內喊介) (付胡髯、冠帶,扮毛撫臺,歪帶紗帽,脫帶撒袍,眾百姓亂擁上) (眾喊介) 求憲天爺爺做主,出疏保留周鄉宦呢! (外、末喝退眾下介) (付作大怒亂喘,亂喘大叫介) 反了,反了! 有這等事! 皇上拿人,百姓抗拒,地方大變了,大變了!罷了,罷了! 做官不成了! (外、末跪介) 老大人請息怒。周宦深得民心,也是平日正氣所感。或者有一線可生之路,還望大人挽回。(付大怒介)咳! 逆黨聚眾,抗提欽犯,叛逆顯然了。有什么挽回? 有什么挽回? (作怒狀,冷笑介)
【風入松】 呼群鼓噪鬧官衙,圣旨公然不怕。你府縣有地方干系,可曉得官旗是那一家差來的? 天家緹騎魂驚唬,(作手勢介) 若抗拒,一齊揢咤。(外、末拱介) 是! (付低說介) 且住了! 逆了朝廷,還好彌縫。今日逆了廠公,(皺眉介) 咦! 比著抗圣旨,題目倍加。頭顱上,怎好戴烏紗!
(內眾又亂喊介) 憲天爺爺,若不題疏力救周鄉宦,眾百姓情愿一個個死在憲天臺下。(外、末又跪介) 老大人,卑職不敢多言。民情洶洶如此,還求老大人一言撫慰才是。(付) 撫慰些什么來? 撫慰些什么來? 拿幾個進來打罷了! (外、末又跪介) 老大人息怒。眾百姓呵,
【前腔】 (外、末) 哭聲震地慘嗟呀! 卑職呵,不敢施威喝打。倘一言激變難禁架,定弄出禍來天大。(末又跪介) 老大人若無一言撫慰,就是周宦在外,卑職也不敢解進轅門。(付) 為何? (末) 人兒擁,紛亂如麻,就有幾皂隸,也難拿。
(付沉思介) 嗄! 也罷! 既如此,快去傳諭百姓且散。若要保留周宦,且具一公呈進來,或者另有商量。(外、末起介) 是! 領命! (即下) (付) 哈哈哈哈! 好個呆官兒。苦苦要本院保留,這本兒怎么樣寫? 怎么樣寫? 且待犯官進來,再做道理。(向內叫介) 張爺那里? 李爺那里? (叫下) (小生扮校尉上,扯住付立定介) 毛老爺,不要亂叫。我們的心事怎么樣了? 到京去,還要咱們在廠爺面前講些好話的哩! (付) 知道了! 知道了! 自然從厚。(攜手下) (生青衣、小帽,旦、貼扮皂押上) (生) 平生盡忠孝,今日任風波。(凈、丑、末擁上) 周老爺且慢。我們眾百姓已稟過都爺,出疏保留了。(生拱謝介) 列位素昧平生,多蒙過愛。我周順昌自矢無他,料到京師,決不殞命。列位請回。(凈、丑、末) 當今魏太監弄權,有天無日,決不放周爺去的。(哭,唱)
【前腔】 (凈、丑、末) 權珰勢焰把人撾,到口便成肉鲊。周老爺呵,死生交界應非耍,怎容向鬼門占卦? (老、小生急上) 周老先生,好了! 好了! 晚生輩三學朋友,已具公呈保留,臺駕且回尊府。晚輩靜候撫公批允便了。(生) 多謝諸兄盛情。咳! 諸兄,小弟與兄俱讀圣書,君命召,駕且不俟。今日奉旨來提,敢不趨赴。順昌此去,有日還蘇,再與諸兄相聚,萬分有幸了。(小生、老旦) 老先生說出此言,晚生輩愈覺心痛了。(大哭介) (凈、丑、末,各抱生哭介) (小生、老旦) 老先生,你看被逮諸君,那一個保全的? 還是不去的是。投坑阱都成浪花,見那個得還家。(生) 列位休得悲哀。我周順昌呵,
【前腔】 (生) 打成草稿在唇牙,指佞庭前拼罵。疊成滿腹東林話,苦掙著正人聲價。諸兄日后將我周順昌呵,姑蘇志休教謬夸。我只是完臣節,死非差。
(外扮中軍上) 都老爺吩咐開讀且緩,傳請周爺快進商議。(凈、丑、小生、老旦、末) 有何商量? (外) 列位且具公呈,自然要議妥出本的。(眾) 出本保留,是士民公事,何消周爺自議? 不要聽他! (生) 列位還是放學生進去的是。(眾) 不妨,料沒后門走了。(外扶生入介) (內) 分付掩門。(內付掩門介)(眾) 奇怪! 為何掩起門來? 列位,大家守定大門,聽著里邊聲息便了。(作互相窺聽介) (內念詔介) 跪聽開讀。(眾驚介) 列位,不是了! 為何開讀起來? (又聽介) (內高聲喊介) 犯官上刑具。(眾怒介) 益發不是了! 列位,拼著性命,大家打進去。! (打門介) (付扮差官執械上) 咄! 砍頭的,皇帝也不怕;敢來搶犯人么? 叫手下拿幾個來,一并解京去砍頭!
【前腔】 (付) 妖民結黨起波查,倡亂蘇城獨霸。搶咱欽犯思逆駕,擒將去千刀萬剮。(眾) 咳! 你傳假旨,思量嚇咱! (拍胸介) 我眾好漢,怎饒他!
(付) 嗄! 你這般狗頭,這等放肆,都拿來砍! 都拿來砍! (作拔刀介) (凈) 你這狗頭,不知死活! 可曉得蘇州第一個好漢顏佩韋么? (末) 可曉得真正楊家將楊念如么? (丑、旦、貼) 可曉得十三太保周老男、馬杰、沈揚么? (付) 真正是一般強盜!殺! 殺! 殺! (將刀砍介) (凈) 眾兄弟,大家動手! (打倒付介) (付奔進介) (眾趕入打介) 天花板上還有一個。(眾打進打出三次介) (二旦扛一死尸上) 打得好快活! 這樣不經打的,把尸骸拋在城腳下喂狗便了。(下) (外扮寇太守扶生上) (生) 老公祖,此番大鬧,我周順昌倒無生路了。怎么處? 怎么處?(外) 老先生休慮。且到本府衙內,再有商量。(扶生下) (末扮陳知縣扶付上) (付) 這等放肆。快走! 快走! 各執事不知那里了,怎么處? (末) 執事都在前面。只得步行前去。知縣護送老大人。(付) 走,走,走! (同末下) (凈、丑、旦、貼內大喊。眾復上) 還有幾個狗頭,再去打! 再去打! (作趕入介) (即出介) 一個人也不見了,官府也去了,連周鄉宦也不知那里去了。怎么處? 快尋,快尋! (各奔介)
【前腔】 (合) 兇徒打得盡成柤,倒地番天無那。逋逃沒影真奇詫,空察院止堪養馬。周鄉宦,深藏那家?細詳察,覓根芽。(共奔下)
青帶: 古時衙役束青色腰帶,此代指下等衙役。承值: 值班,聽候差遣。大阿哥: 吳語對兄弟的稱呼,此指好逸惡勞的上等衙役。攮: 同“馕”,沒有節制地亂吃亂飲。“一把松香”句: 如同撒一把松香就不過問了。古時舞臺上有撒松香,使其很快燃燒,造成煙火效果。此用來形容速度之快。決撒,敗露不管。都老爺: 對巡撫兼副都御史毛一鷺的稱呼。飛廉: 即蜚簾,殷人,善走。此指急速傳信的差役。寇太守: 指寇慎,任蘇州太守,為官清廉,深得民心。鼎言: 語出“一言重于九鼎”,形容說話有份量。陳知縣: 即陳文瑞,任吳縣令,曾掩護進步人士免遭迫害。生員: 即秀才,當時經過考試進入縣學的學生。侃侃: 剛正不阿。表表: 出眾不同尋常。驀罹: 突然遭受厄運。親炙: 親身感受到。憲天爺爺: 對都御史的尊稱。權珰: 當權的宦官。珰,漢代武官的冠飾,后因以代指宦官。肉鲊: 肉醬。
“君命召”兩句: 皇上有召命,不等車馬駕好就迅速動身,不能等待。柤(zha渣): 同“楂”,樹樁。逋逃: 逃竄。
《清忠譜》刻本題“蘇門嘯侶李玉玄玉甫著,同里畢魏萬后、葉時章雉斐、 朱㿥素臣合編。”劇本擺脫悲歡離合的俗套, 取材于當時的政治斗爭,“事俱按實”,見于 《明史·周順昌傳》、張溥 《五人墓碑記》、吳肅公 《五人傳》和 《五人取義紀略》、《頌天臚筆》 諸書記載。作品以明后期天啟間蘇州市民爆發的反閹抗暴斗爭為背景,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東林黨人和蘇州市民同魏忠賢閹黨所進行的殊死斗爭,熱烈頌揚了周順昌等仁人志士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節操,謳歌了顏佩韋等五市民正義無畏的英雄氣概,比較深廣地反映了晚明矛盾尖銳和黑暗腐朽的社會現實。
全本二十五折,緊緊圍繞東林黨人、蘇州市民與魏忠賢閹黨之間的矛盾沖突,展開戲劇情節,不枝不蔓,集中簡練,糾正了傳奇劇本頭緒紛繁,結構松散的弊端。劇作在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在于將風起云涌的群眾斗爭的場景搬上舞臺,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
《鬧詔》一折描寫群眾斗爭場面異常出色,表現了作者超卓的藝術技巧。
全折戲先從反面施墨,蓄勢備足,再自然轉入輔寫群眾的斗爭場面。先寫差官、校尉上場,左呼右突,濫施淫威。時而訓斥衙役值承不周,時而喝令縣差傳話都老爺,稍有不肯,便“大怒”,舉起皮鞭亂打,抬起腳尖亂踢,縣差“在地亂滾,叫痛哀求”,也無濟于事。這些來自京城的閹黨爪牙,驕橫跋扈,為所欲為,可謂不可一世。但是到后來,一經惹惱廣大市民,群起而攻之,他們則威風掃地,不是“倒地翻天無那”,就是“逋逃沒影真奇詫”,一敗涂地,不堪收拾。開頭逞兇,結尾“成柤”,遙遙相應,映襯出這般“兇徒”欺軟怕硬的丑惡本質,也昭示出群眾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這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它足以摧垮一切封建統治的桎梏。
劇作家用大量的篇幅直接描繪了市民斗爭的場面。首先,以前臺表演和后臺效果協調配合,各種角色出場下場,交替穿插,渲染出群眾斗爭的緊張氣氛,規模巨大,聲勢壯闊。當周順昌被逮之時,臺前,通過地方官吏交代:“眾百姓執香號泣者,塞巷填街,哀聲震地。”側寫蘇州市民廣泛的請愿活動。臺后,則制造音響效果:“內眾聲喧喊”,“內眾又喊”,“內齊聲號哭”,“內眾又亂喊”,以渲聲顯勢。前后結合,相互映照,顯示出參與群眾之眾多,組成隊伍之浩大。當周順昌被騙進府衙受審之時,臺后,用內念詔:“跪聽開讀”。內高聲喊:“犯官上刑具”。造成審訊的恐怖氣氛。臺前,則通過市民的反應,由“驚”而“怒”而齊呼“拼著性命,大家打進去!”突出群情,怒不可遏。當抗暴掀起高潮之時,眾多正反面人物出場,交替上下場,有聲有色,井然有序。毛一鷺一上場就兇相畢露,狂喊“殺、殺、殺”,持刀向群眾亂砍。顏佩韋即高聲號召:“眾兄弟,大家動手!”將其打倒在地。前臺表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短兵廝殺。接著又轉入后臺造成激烈搏斗的聲勢。毛一鷺“奔進”,隨之眾“趕入打”,而且喊叫:“天花板上還有一個。”表現出兇徒被打得七零八落,龜縮一團。眾“打進打出”,凡三個回合,顯示了戰斗的激烈程度。最后讓二旦抬一死尸上場,還說:“打得好快活! 這樣不經打的,把尸骸拋在城腳下喂狗便了,”以抗暴斗爭的勝利而告終。這里臺前臺后,交替進行,場內場外,明暗結合,連成完整的一體,將一場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反閹抗暴斗爭栩栩如生地再現于舞臺。
其次,隨著戲劇情節推向高潮,群眾斗爭也步步升級,達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從而概括出由自發請愿發展到有領導的抗暴的過程。初起,人山人海,簇擁到西察院門前,民眾還只是向官府叩求:“青天爺爺啊! 周鄉宦若果得罪朝廷,小的們情愿入京代死。”“全賴老公祖、老父母鼎力挽回。”蘇州巡撫上場,市民仍繼續哀告:“憲天爺爺,若不題疏力救周鄉宦,眾百姓情愿一個個死在憲天臺下。”但毛一鷺陰險狡詐一面傳諭百姓且散,具一公呈進來,另有商量,以緩兵之計穩住市民; 一面傳請周順昌快進西察院,關起大門暗自開讀并帶上刑具。這種欺騙的行徑,激化了矛盾,于是促使和平請愿進而發展到暴力行動。廣大市民忍無可忍,沖開大門,涌進院內,跟閹黨爪牙展開了殊死戰斗。和平請愿上升到武力抗暴,兩個階段界限分明而又過渡自然。作者對群眾斗爭若沒有深刻而敏銳的觀察,是很難做到如此完整而真實的反映。
再次,將眾多的正反面人物出場,置于激烈的斗爭焦點進行刻畫,個個形神畢肖,各呈風姿。正面人物: 有市民顏佩韋等五義士;有東林黨人周順昌等; 有儒生王節、劉羽儀等; 還有清正的地方官冠太守、陳知縣等,性格特征絕不雷同。如,在請愿中,王節、劉羽儀等生員“倉惶”膽怯,說白結舌: 生……生……生員”,“老……老……老祖公”,“老……老……老父母”,“周……周……周詮部”。而顏佩韋、周文元兩市民,一個俠義肝膽“情愿入京代死”,置個人生死于度外; 一個謀多識廣,慧眼很快識破魏閹“假傳圣旨,殺害忠良”,提出“再不放周鄉宦去的。”兩個階層的人物,身份地位有所不同,對待斗爭的態度也就有異。作者正是準確地把握住他們之間的這些區別,對不同的人物,運用不同的語言,描寫出他們各自鮮明的性格特征。至于反面人物,毛一鷺的老奸巨猾,差官的兇暴貪婪等,也都寫得有聲有色。
群眾的偉大斗爭場面搬上舞臺,這在中國戲曲史上還是首次。李玉的嘗試是成功的,也為后世戲曲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
另外,全折賓白通俗易懂,曲文樸質自然,很少雕飾,繼承了元雜劇本色當行的特點。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李玉·清忠譜(第二十二折毀祠)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無名氏·清風亭(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