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言情贈友詩歌
與君結新婚,宿昔當別離②。
涼風動秋草,蟋蟀鳴相隨。
冽冽寒蟬吟③,蟬吟抱枯枝。
枯枝時飛揚,身輕忽遷移。
不悲身遷移,但惜歲月馳。
歲月無窮極,會合安可知?
愿為雙黃鵠④,比翼戲清池。
在曹丕現存的數十首詩作中,描寫男女愛情和離愁別恨之作頗為出色,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一首,寫的是新婚別。漢末建安時期,戰亂頻仍,社會動蕩,人民飽受戰爭、徭役之苦,妻離子散,顛沛流離。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社會現實,寄托著詩人對下層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對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詩只寫一個新婚別的場面: 一位年輕的挽船士,在新婚第二天與妻子依依惜別。涼風吹動著秋草; 喜暖避寒的蟋蟀“瞿瞿”地鳴叫著,聲音此起彼伏; 生命短促的寒蟬在凜冽的寒風中凄厲地嘶吟著,這一切都觸動著這位年輕人的離愁。他看到寒蟬嘶吟時緊緊抱著枯枝,枯枝不時被風吹起,寒蟬輕輕的身子同枯枝一起隨風飄蕩,想到自己與妻子離別后,孤苦無依,就像這抱著枯枝的鳴蟬一樣,飄忽無定,更增添幾分愁緒。然而他悲愁的不是自身的飄零,而是惋惜歲月飛逝,夫妻兩相分離,空辜負了青春年華。歲月悠悠,會合難期。此時此刻,他多么想與自己心愛的人化作一雙黃鵠,在清清的池水中比翼嬉戲。
全詩采用代語體,用挽船士的口吻敘述,使人仿佛聽到這位年輕人與妻子惜別時的喁喁細語,更加顯得真切動人。秋天在古人心目中是個凄清肅殺的季節。曹丕最善于借秋景抒寫離愁別緒。他攝取了新婚別這一特定的鏡頭,而著力于涼風秋草、蟋蟀寒蟬、枯枝等景物的描寫,渲染了新婚別的凄涼環境,以襯托離人的愁苦心情。這可以說是本首詩的一個特色。
本詩的另一個特色是民歌化。從內容到表現方法、語言風格都可以看出詩人有意向樂府民歌學習。男女戀情和離愁別恨是樂府民歌的重要題材,本詩取材顯然受樂府民歌的影響。在表現方法方面,且不說比興,就頂真辭格的運用,也可以看出詩人對樂府民歌的模仿。在樂府民歌中,頂真辭格的運用,比比皆是。試看 《飲馬長城窟行》前半首: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本詩運用頂真格,與此極相似: “冽冽寒蟬吟,蟬吟抱枯枝。枯枝時飛揚,身輕忽遷移。不悲身遷移,但悲歲月馳。歲月無窮極,會合安可期?”這些詩句上下蟬聯,讀起來氣勢連貫,節奏鮮明,大大加強了詩的音樂性和感染力。從語言風格來說,全詩明白如話,通俗易懂,充滿濃郁的民歌味。在建安詩人中,曹丕是善于向民歌學習的一個,于此也可見一斑。
注釋
①清河: 淇水的支流,出自內黃縣(今河南省內黃縣) 義陽鄉。挽船士: 指拉纖的兵士。②宿昔: 昨夜,這里意為僅歡聚了一夜。③冽冽: 寒冷的樣子。寒蟬:蟬的一種,又叫寒螿。④黃鵠: 鳥名,天鵝。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孚部》: “形似鶴,色蒼黃,亦有白者,其翔極高,一名天鵝。”
上一篇:《涉江采芙蓉》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滿庭芳》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