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云石·〔正宮〕小梁州》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冬(其二)
巴到黃昏禱告天,焚起香煙。自從他去淚漣漣,關山遠,拋閃的奴家孤枕獨眠。〔么〕盼才郎早早成姻眷,知他是甚日何年?何年見可憐,可憐見俺成姻眷。天地下團圓,帶累的俺團圓。
在古代,由于社會動亂戰爭頻繁,造成了許多家庭的離散,夫妻的長別。因而反映在文學創作中,征夫思婦的怨詩屢見不鮮。貫云石的散曲〔小梁州〕,就正是表現了思婦之情這個傳統的主題。盡管這主題是習見的,但如何表現這一主題,每個作者卻自備機杼。〔小梁州〕不去正面抒寫思婦的如何痛苦,如何失望,如何凄愴,如何斷腸……而是避繁就簡,避虛就實,單單捕捉了思婦虔誠地禱告上蒼祈求團圓這個典型的、而又往往被其他作者忽略的情節,從而顯示了貫云石散曲創作中不囿窠臼的求新本領。
出現在散曲家筆下的女主人公正盼著黃昏降臨,她在這夜幕下焚香祈禱。散曲開頭用一個口語的“巴”字,而不用“盼”,更不用“企”,一下子就展現了女主人公民間女子的身分。全曲也都用近“俗”的平易口語寫成,再現了民間女子的情貌口吻。她先是向上天傾訴她的不幸——情郎遠戍關山,自己孤身獨處——這番訴說也正是她此刻祈禱的因由。于是下面必然轉出祈求的內容——“早早成姻眷”。但這要求剛一出口,在她內心立即漾起“知他是甚日何年”的漣漪。這是擺在女主人公、也是擺在曲家、讀者面前的一個無法作答的問題,更何況她的心愿又是“早早”?在這里,貫云石又一次顯示了他不落窠臼的求新本領。他避開輕車熟路的寫法,拋棄年月日的簡單數字,而讓女主人公自己發出出人意料的心愿——“天地下團圓,帶累的俺團圓”——在我們面前展示出一個全新的境界:他讓女主人公從自身的苦痛煩惱推及普天下離別著的夫妻,并把自己對幸福的祈求溶入于普天下夫妻的歡聚之中。這看似出人意表的一筆,實則完全符合生活的邏輯,蘊含了豐實的人情美、人性美,這是女主人公善良內心、淳厚性格在感情上的一次升華。她有悲傷,但并不凄然,她有希求,卻沒有奢望,她坦誠地把自己沉入于同命運的人群之中,天真而又無私地切望當普天下都團圓的時候,自然也包涵自己在內! 這感情高尚純真、素樸無華,而又晶瑩明澈,熠熠生輝。至此,可以說貫云石是把一支思婦的怨曲寫成了人情美與人性美的頌歌。至此,又可以說作者把這支散曲的思想內涵也擴大了,他揭示出戰亂給元代人民所造成的苦難是多么普遍。
短短一曲〔小梁州〕,貫云石竟能層層翻出新意,完全基于他觀察生活、理解人物內心的動力,因而他才能步步求新,以絕不尋常的藝術構思來表現一個極為尋常的主題,寫出這別具一格的思婦曲。至于此曲結句之“天地下團圓,帶累的俺團圓”,恰可與王實甫《西廂記》結尾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相媲美,正是元曲中情同曲異的兩句絕唱。
元曲曲牌絕大多數不同于詞牌的分片,而〔小梁州〕卻是個例外,它分為上下兩片,上片五句,下片六句。曲調既分上下兩片,相應在曲詞上,貫云石也自然地依內容分為上下兩段,上五句敘事,敘寫焚香禱告與傾吐深衷;下片六句言志,訴說內心的愿望。上下兩段曲詞內容緊湊相接,組合為一體,表現了思婦祈禱的完整情節,聲、情、景交織,事件、緣起、心愿結合,短短一曲就塑造出〔小梁州〕中思婦動人的血肉之軀,在古代思婦詩篇中增添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別具風采的思婦形象。
貫云石是元代畏吾族(今維吾爾族)人,是文學史上少有的少數民族散曲家。他精深的漢學修養與漢文造詣在這一支散曲中已可見一斑。不過,他筆下的思婦形象悲戚卻不壓抑,深沉之中帶有些許豪爽,這或許可以目為維吾爾族人氣質的自然流露吧!
上一篇:《徐再思·〔雙調〕清江引》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為有》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