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陸游詞《卜算子·詠梅》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詞篇,為歷代讀者所傳誦。作者以梅花自喻,用梅花象征自己孤高正直的氣節。詞人少時就有報國之志,好兵書,習劍術,而在仕途上屢遭貶謫,壯志難酬,但他始終堅持抗金,不與投降派合流的勁節是值得稱道的。
開頭兩句寫梅花在驛路斷橋邊“寂寞”地開放,無人欣賞。這既是寫梅花,也是喻自己。寫自己由于抗金,結果被當權的投降派打擊和壓制。“半世飄然羈旅”,直到晚年被迫隱居山陰,即或有“氣吞殘虜”的壯志,也是沒人贊賞,沒人支持,詞人以梅花開在“驛外斷橋邊”的高潔孤寂的形象來比喻自己的節操和境遇是十分精當的。“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這是以梅花所受狂風急雨侵襲的處境,來進一步表現詞人自己遭受種種迫害的凄苦情景。“黃昏”,暗喻黑暗的環境——金兵不時入犯,投降派常常鼓噪,面對這一現實,詞人怎能不“獨自愁”呢?“更著風和雨”一句既是寫自然環境,也是寫社會環境,表現了主戰派在政治風雨侵襲下倍受打擊的情景。然而惡劣的環境更鍛煉并煉就了梅花的錚錚硬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描繪了梅花的高尚情操——在懸崖百丈冰的嚴冬傲然開放,是為報春,不是與百花爭春,因此群芳嫉妒,也只好任憑他們了。詞人通過對梅花高尚情操的描繪,表達了自己的雄圖大略與高尚志趣,既有別于那些賣國求榮的投降派,也有別于追求功名利祿的凡夫俗子,益見高潔可敬。“一任”二字,顯示了詞人敢于與世俗抗衡的堅決態度。正因為他有此高尚氣節,不為黑暗的現實所屈,所以遭到更嚴重的打擊,“零落成泥碾作塵”,以梅花遭到風雨襲擊后飄零凋落,化為泥土,又被車馬碾作塵埃的藝術形象,深刻地表達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陸游青年及第,出任鎮江通判,積極贊助張浚出兵北伐。但北伐失利,作者因“力說張浚出兵”的罪名罷官鄉里。四十八歲在漢中助宣撫使王炎赴前線,本想施展抱負,結果因王炎調走而又報國無路;五十四歲去蜀南歸,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職,結果又因撥義倉賑濟農民的“擅權”罪被免官還鄉;六十二歲到京城為軍器少監,又因堅持抗金,并形于歌詠而被黜。這坎坷的一生,不正像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嗎?一個“碾”字,生動地勾勒出了投降派殘酷、兇狠的嘴臉。雖然陸游在被貶后的二十年閑居山陰,再也不能問政,再也無法實現報國大志,然而他依然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的愛國思想日益深沉,直到八十五歲臨終時還吟出《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諄諄教誨子孫不忘北定中原的大事。“只有香如故”一句,就是深刻地表現了這種至死不渝的貞操勁節。作者的《言懷》詩:“蘭碎作香塵,竹襲成直紋,炎火熾昆岡,美玉不受焚。”也和本詞一樣,是作者高尚品格的寫照。
描寫梅花的詩詞,大多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人的思想品德賦予梅花,從而表達作者的寄托和追求,陸游這首詞把梅花描繪成一個生動的孤芳自賞的形象,十分感人,它為后代無數讀者所喜愛。詞學家夏承燾先生說:“唐宋文人才子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蕭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為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主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孤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唐宋詞欣賞》)
上一篇:詞·蔣春霖詞《卜算子》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黃遵憲詩《哀旅順》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