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冀魯豫道中
1944年1月
山一程,水一程,萬里長征足未停。太行笑相迎。
晝趲行,夜趲行,敵偽關防穿插勤。到處有軍屯。
注釋:
長相思——詞牌名。是詞中最短的一種,共36字。
太行——太行山。位于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它是中國地形的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趲——趕,加快的意思。
關防——關隘防線。
軍屯——部隊駐扎的營地。屯:本意是包起來、卷起來,后演變為村落。
賞析:
小令《長相思》分上下兩闋,共36字,是詞中最短的一種。小令雖短,但古人云:“詞之難于小令,如詩之難于絕句”,可見寫好小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字一詞都很講究,必須反復推敲,而且詞的兩個片頭要用疊句,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文學修養,是寫不好小令的。
這首小令寫于1944年1月,是詩人奔赴延安途中所寫。當時,詩人穿過安陽,越過平漢鐵路,沿著清漳河北行,到達太行山腳下的冀魯豫革命根據地后,心情非常高興,揮筆寫下了這首詞。
全詞都寫“行”。上闋寫宏觀的行,下闋寫微觀的行。
上闋中“山一程,水一程”,系作者借用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詞“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中的前兩句,但作者賦予了新的含義。詞人奔赴延安途中,的確是在穿山越水,先后渡過洪澤湖、微山湖,由魯南山區到太行山腳下,山水相迎,又山水相送,真的是“山一程,水一程”!“萬里長征足未停”緊承上句,前后呼應,含義非常深刻。“足未停”既是寫實,也是寫虛。謂之實,是這次奔赴延安的真實寫照;謂之虛,其實隱含著詞人43年人生的經歷,詞人從赴法勤工儉學到參與南昌起義,從領導贛南游擊戰到今天赴延安參加黨的七大,詞人的腳步從未停下,詞人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幾次差點死于貧病、幾次差點被俘,但詞人仍在革命道路上跋涉著、堅守著,這種高尚的革命情懷,的確讓人敬佩。“太行笑相迎”一句,表達了詞人到達冀魯豫革命根據地后的喜悅心情。詞人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到達太行山腳下,離心中的延安更加近了,詞人怎能不由衷的高興呢!詞人用擬人的手法,用一個“笑”字,突出了詞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個“迎”字,隱含著戰友間的深深友情。面對著戰友迎送的手臂,詞人笑了,戰友們笑了,路途上的艱辛也一笑了之。
下闋寫微觀的行。開頭兩句,仍用疊句,描寫晝行夜趕的艱辛。“趲”,為趕、加快的意思,詞人這次奔赴延安,不僅路途遙遠,還要穿插在敵偽的據點之間,不僅令人疲憊,而且還要冒著生命的危險,所以,詞人在路上不是在走,而是在“趲”,是在拼命地前行。“敵偽關防穿插勤”一句,與“晝趲行,夜趲行”的呼應非常緊密,我們經細嚼慢咽后就能體會到當時的情景。由于路途遙遠,沿途許多地方都是敵占區,敵偽五步一哨、十步一崗,詞人只能穿插而行。一個“勤”字,突出了戰時情形的險惡和復雜。“穿插勤”是對“足未停”的呼應,詞人日夜兼程,迂回穿插,巧妙避敵,成功地越過了封鎖線。“到處有軍屯”是對“太行笑相迎”的回應。進入太行山后,是我軍的抗日根據地,到處都是我們的駐軍,詞人的心情豁然開朗起來,用“到處”一詞,直接映襯“關防”,一個面寬,一個面窄,突出了我軍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在這里,詞人的浪漫情懷顯露得一覽無遺。
這首小令最大的特點是以小見大,以短見長,筆觸細膩、簡潔,突出了詞人的樂觀情懷和革命必勝的信心與決心。
上一篇:陳毅《長江游泳》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聞八路軍大捷》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