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松圖》
1960年6月
一九六零年六月,香凝老人以所畫《高松圖》囑題。
高松立海隅,梅菊為之護。
幽蘭出其間,清泉石中漱。
綠竹更悠然,歲寒挺如故。
畫樹重高潔,畫花喜獨步。
大師撮其神,一紙皆留住。
繪畫如其人,方向毫不誤。
畫高壽亦高,但祝兩繁富。
注釋:
香凝——何香凝(1878—1972年)。中國民主革命家,廖仲愷夫人。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婦聯(lián)名譽主席。
海隅——隅:靠邊沿的地方,指沿海地區(qū)。詩中指海邊。
獨步——獨立行走。詩中寓指獨到之處。
撮其神——撮:聚合、聚攏。詩中指抓住其形態(tài)特點。
繁富——繁多,富庶。
賞析:
《高松圖》為中國民主革命家何香凝所作。何香凝是廣東南海(今佛山南海區(qū))人,新中國成立后,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婦聯(lián)名譽主席。作畫時,她已是82歲高齡。陳毅同志應(yīng)香凝老人之囑,為此畫題詩。
這首五言古詩可以分為三層意思。第一層為開篇六句。詩人用擬人化手法,開篇直擊主題,寫高松站立在海隅上。一個“立”字,非常逼真地突出了青松的高大和挺拔。“海隅”二字,有兩層意思,一層指畫中有水漱石,謂之“海”十分恰當(dāng);另一層寓指何香凝老人為廣東南海人,詩人借用“海隅”一詞,道出了老人的故鄉(xiāng)。接下來五句,詩人分別寫了梅、菊、蘭、竹四種不同的植物,用以烘托青松的高大。梅、蘭、竹、菊,古人謂之“四君子”,千百年來,它們以清新優(yōu)雅的品質(zhì)一直為世人所愛,成為一種人格品質(zhì)的象征。梅,高潔偉岸;蘭,出幽空靈;竹,虛心有節(jié);菊,冷艷清貞。“四君子”不僅是一種自然的美,更是一種人格的力量。如果把高松、綠竹、紅梅連在一起,又成了“歲寒三友”了——這三種植物因在寒冬時節(jié)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得此名,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高尚品德的象征。這種把“歲寒三友”與“四君子”交相映襯的詩句,不僅使《高松圖》充滿了靈性和高尚,而且突出了何香凝老人的人格魅力。
第二層為接下來的四句,贊頌了畫家的畫技。即“畫樹重高潔,畫花喜獨步。大師撮其神,一紙皆留住。”何香凝老人畫樹則論品質(zhì),注重表現(xiàn)樹木的高尚情操;畫花則喜歡用獨到的技法,讓花朵靈動起來。這兩句由點及面,從畫樹與畫花兩個方面來贊譽何香凝老人的畫技出眾。詩人把何香凝老人稱為大師,她作的畫總能抓住神韻,不僅形似,而且神似;所以在被那方宣紙留住后,就成為一幅獨特的佳作。
第三層是詩人對何香凝老人人品的贊頌。文如其人,畫亦如此。最后四句,詩人首先肯定了何香凝老人的繪畫方向,這個方向就是生活,讓作品為人民大眾服務(wù),為社會主義建設(shè)服務(wù)。我們可以從何香凝老人的畫作中捕捉到她那高尚的人品。“畫高壽亦高,但祝兩繁富”是詩人對何香凝老人的衷心祝福,兩個“高”字,一個指老人的畫技高,另一個指老人年歲已高,畫此作時已82歲,詩人祝愿老人健康長壽,同時祝福老人創(chuàng)作豐收。
這首詩是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往往不好寫,但詩人顯得駕輕就熟,用嫻熟的筆調(diào)讓題詩充滿了靈性和活力,讓詩句悄悄走進畫面,使畫面充滿了靈氣和美感。詩人不僅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不僅詩歌寫得好,而且琴棋書畫,都能了然于心;這首詩之所以寫得美,就不足為怪了。
上一篇:陳毅《青松,紅梅,秋菊(《冬夜雜詠》前三首)》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題西山紅葉》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