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君子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晉]陸機
天道夷且簡,人道險而難。休咎相乘躡,翻復若波瀾。去疾苦不遠,疑似實生患,近火固宜熱,履冰豈惡寒。掇蜂滅天道,拾塵惑孔顏。逐臣尚何有,棄友焉足嘆!福鐘恒有兆,禍集非無端。天損未易辭,人益猶可歡。朗鑒豈遠假,取之在傾冠。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君子行》為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 《樂府解題》說: “古辭云‘君子防未然’,蓋言遠嫌疑也。”細味陸機此詩,可知其主旨既是對古辭的繼承,同時又融入了作者自己對仕途艱險的深切體驗。當作于陸機因吳亡入洛之后,由陷入“八王之亂”而死之前。所以,詩中還有“君子防未然”的自信,反映出他陷入政治斗爭漩渦之后,雖有某種覺醒卻仍存僥幸的心理矛盾。
全詩共二十句,前十二句,寫人道艱險。起首兩句以“天道”和“人道”對舉,以哲理統領,使詩歌一開始就給讀者以理趣。“天道”、“人道”則是我國古代哲學的一對概念。 “天道”指自然法則; “人道”,指人的處世關系和方法。自然法則平夷而簡約,人事卻就險而難了。接著詩人就把重點落在“人道險而難”上進行淋漓盡致的發揮。“休咎”,指吉祥和災禍; “相乘躡”,即相因相隨。而其變化則如波瀾之翻復,剎那之間,或因禍得福,或求福得禍。 “去疾”以下四句,再用比喻進一步探究其原因。意謂離開邪惡苦于不遠,在真偽難辨的“疑似”之間,往往把行善誤認為作惡,就是(古代“實”與“是”通)產生禍患的原因。這就像“近火”本該認為你適宜“熱”,踏在冰上豈能說你討厭寒冷呢?然后,再用歷史事實,進一步挖掘原因。“掇蜂滅天道”,典出劉向《說苑》,指周宣王大臣尹吉甫疑子成災事。據說尹吉甫有妻妾二人,各生一子,妾為己子立成太子,就捉一只蜂,摘去毒針,放入衣領,騙妻之子捕殺,以此向尹吉甫讒諂妻之子戲弄她,尹吉甫遠看,信以為真,致使妻之子羞慚自殺,事后才知道真像。“拾塵惑孔顏”,典出《呂氏春秋》,據說孔子周游列國,走到陳、蔡兩國交界處,七天沒飯吃。顏回找點米煮飯,先吃一點,孔子很不高興,顏回解釋自己吃的爐灰沾的米,孔子才知道是誤會。 “逐臣”兩句是承上抒發感慨。 “尚何有”與“焉可嘆”為互文,意思是由上述歷史故事來看,放逐的大臣和拋棄的朋友還有什么值得嘆息呢?父子、師徒尚且誤會,君臣、朋友之間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八句,照應首兩句,展開議論。其中“福鐘”四句為直接議論, “鐘”與“集”和“兆”與“端”都是同義詞; “損”與“益”為互文。意謂福禍均有先兆和發端,天道之損益非人力所改變和推辭,但是, 人道之損益還有能夠改變的樂觀前程。“明鑒”兩句義轉為類比議論,意謂“明鑒”要時常放在身邊,一旦帽子傾斜,可以及時借鑒糾正,千萬不要離身太遠,等到緊急借鑒時來不及取。詩的結尾處,又轉為對比議論。李善解釋說:“言小人近情,苦自信而遇禍;君子遠慮,防未然而蒙福”。真是一言破底,深得此詩結尾議論之奧妙。
陸機《君子行》是借樂府舊題而寫的哲理詩,它運用多種詩歌的藝術技巧,融議論、抒情和形象為一體,闡發了老莊禍福相倚和儒家見微知著,防患未然的思維方式,煥發著樸素辯證法的光彩,特別是強調人的能動性在社會政治斗爭中所起的作用,尤為啟迪人們避禍遠害的良方,在今天仍有其借鑒意義。
上一篇:《后漢桓帝初小麥童謠》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吳孫皓初童謠》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