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金字塔
1963年12月
高塔巍巍數十尋,八百萬方石砌成。
藝術光垂數千載,雄哉偉哉古文明。
金字塔,何巍巍!人民勞動此巨魁。
古人能為此,今人更當不自卑。
勞動創造新世界,更把剝削壓迫摧為灰。
金字塔,何巍巍!
我嘆往古智力之橫絕,
我歌現代革命之光輝。
古既不能阻擋金字塔之建成,
今休妄想阻擋革命的拉美和亞非。
注釋:
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其中以古王國時期第四王朝(約公元前26世紀)的法老胡夫的金字塔最大。
巍巍——高峻的樣子。
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巨魁——物體巨大,或占首位者。
橫絕——超絕,超出。(清)曹寅《送亮生游閩》詩之一:“橫絕文林世不知,誰供五木解嘲詩。”
賞析:
1963年12月,陳毅同志陪同周恩來總理訪問亞非諸國。12月5日,陳毅同志先行一步,離開北京去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去參加肯尼亞獨立慶典;12月14日乘專機從內羅畢飛抵開羅,迎接周恩來總理一道進行訪問,而埃及則是同訪的第一站。
陳毅同志參觀了埃及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游覽了開羅郊外的古金字塔,揮筆寫下了這首詩。
全詩共分三節,詩體自由灑脫,句式長短不一。第一節四句,起句就勾勒出位于開羅西南區古薩高地上的古金字塔的高大雄峻。“尋”為古代丈量單位,八尺為一尋,而“數十尋”配上“巍巍”一詞,把以胡夫金字塔為代表的古建筑群形象逼真地描繪了出來。“八百萬方石砌成”是寫實,僅胡夫金字塔就由250多萬塊、重約2.5~5噸的巨石砌成,剛建成時高達146.95米,底邊長為230米,后因常年風、沙、雨、雪的侵蝕,至今高度已降為138米,底邊長縮短為220米,詩中用“八百萬方石”來描述金字塔所用材料,非常準確。“藝術光垂數千載,雄哉偉哉古文明”,是寫金字塔的歷史。自金字塔建成至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它是古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其獨一無二的方錐形建筑充滿了藝術的光輝,閃耀世界達數千年之久,雄偉壯觀的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真實象征。
第二節開頭兩句,是對首節中“高塔巍巍數十尋”的承接,也是一個設問句。金字塔的高大雄峻來自何處?詩人用“人民勞動此巨魁”作了回答。金字塔是勞動人民用雙手創造出來的,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詩人的筆觸沒有停下,而是繼續設問、繼續反詰。古人尚能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創造出如此壯觀的建筑,那么,我們今天的人呢?詩人號召當今的人不要自卑,要用雙手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精品來!詩人是一個胸懷大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堅信勞動人民創造了一切,勞動人民用鮮血和汗水凝結成智慧創造了新世界,也必定能把充滿剝削和壓迫的舊社會化為灰燼。這一節最后兩句是借景抒懷,是對埃及人民反殖、反帝、反霸權精神的高度贊頌。
第三節,詩人借物起興、借景抒情,由古到今、由此及彼。古人尚能用崇高的智慧建造出如此超絕的藝術建筑,今天,西方反動勢力又怎能阻擋我們與拉美、亞非人民之間的革命友誼呢!
詩人借景抒懷,贊頌了中非人民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誼,而這種革命友誼如金字塔般,在歷史的長河里熠熠閃光。這首詩的成功之處,正是詩人給埃及古金字塔賦予了時代魅力。
上一篇:陳毅《讀李清照詞》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贈同志》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