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崗初戰
1938年6月21日
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
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
注釋:
衛崗——地名,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境內。
彎弓射日——引自“后羿射日”這一神話傳說故事。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難耐高溫,于是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剩下一個太陽,讓溫度適宜人們居住。詩中借用這一神話寓指新四軍抗擊日軍。
喧呼——喧鬧、呼叫。
脫手——出手,離手。
樓蘭——古代西域國名,漢代西域帝國之一。位于新疆羅布泊西部,處在西域樞紐,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樓蘭古國于公元前176年前建立,到公元630年后突然消失。
賞析:
這首詩寫于1938年6月21日。1938年6月17日,粟裕同志率領的新四軍先遣支隊在鎮江市西南約15公里處的衛崗設伏與日寇初戰,將從鎮江開往句容的日軍野戰重炮兵第五旅團司令部和所屬部隊擊潰,擊毀汽車4輛,斃敵13名,傷敵78名,繳獲步槍10支,手槍、軍刀各一把,保險箱一個,日鈔7000元及4輛軍車上的全部物資。這是新四軍挺進蘇南后的第一仗,極大地鼓舞了江南民眾抗日的熱情,贏得了人們對新四軍的信任和贊譽。陳毅同志得知后,非常高興,欣然揮筆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
上聯“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起句引用“后羿射日”的傳說,一語雙關,將“日”寓指日寇;“后羿”寓指新四軍,一個“射”字恰到好處地勾勒出新四軍痛擊日寇的過程,形象、貼切。后羿當年射掉九個太陽,讓人們過上了舒適的生活,今天新四軍勇猛抗擊日寇,同樣是為了人們過上幸福生活,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在這里引用這個神話故事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就是要“射日”——消滅日本侵略者。次句有兩層意思,一層寫新四軍在戰斗中鋪天蓋地的殺敵聲讓日軍膽寒,另一層寫新四軍的政治宣傳聲也令日軍膽寒。“喧呼”,本意是指喧鬧、呼叫,詩中寓指宣傳口號聲和殺敵的吶喊聲,十分逼真。其實,“喧呼”里還有中華民族的正義呼喊,是中華兒女對日寇的強盜行徑表示強烈的不滿。
下聯“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前句寫實,寫的就是鎮江城下衛崗的遭遇戰。一個“初”字,很明確地告訴讀者,它是新四軍與日寇的首次戰斗,并取得了勝利,同時也拉開了新四軍在江南敵后與日軍抗戰的序幕。次句借典,詩人借用漢武帝征服西域樓蘭國的典故,贊頌了粟裕同志率領的新四軍先遣支隊出手不凡而取得勝利的壯舉。“樓蘭”本來是一個小國,詩人在前面冠上一個“小”字,大有藐視敵人之意,從側面烘托出我中華兒女抗擊日寇的決心和信心。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詩中的“樓蘭”,有人對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說“樓蘭”是指日寇,有的人說用“樓蘭”是為了押韻,筆者認為是兩者兼而有之,但也包含了詩人狠狠抗擊敵人的決心和信心,其中隱藏著詩人迫切希望收復河山、重振中華的美好愿望。
這首詩雖短,但意義卻悠長。首聯起句,寫新四軍已經從昔日的贛南下山來到了江南,作戰目的也由以往的內戰轉到“彎弓射日”,短短一句就點明了作戰的范圍和作戰的對象的變化;前兩句寫宏觀戰略,后兩句寫微觀的戰場,一大一小,形成強烈的對比,所描繪的一場伏擊戰更是深深打動了讀者的心。
上一篇:陳毅《初聞“四八”噩耗》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參觀印度泰姬陵》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