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歲生日寄懷
1936年8月
1936年,余游擊于贛南五嶺山脈一帶,往來作戰,備極艱苦。八月值余三十五歲生辰,賦此寄懷。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注釋:
寄懷——寄托自己的心意。
五嶺——南嶺。從西向東有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嶺。地處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省邊界。
大軍——中央紅軍主力部隊。
局——詩中指戰局。
化沙蟲——詩中寓指犧牲的戰友。
天翻地覆——形容變化巨大,也形容鬧得很兇。(唐)劉商《胡笳十八拍》詩之六:“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p>
賞析:
陳毅同志出生于1901年8月26日,1936年8月26日是他三十五歲的生日。此時,紅軍主力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一帶,而陳毅同志因傷留在贛南一帶打游擊,條件異常艱苦,但陳毅同志天性樂觀,在生日之際,以此詩寄懷。這首詩氣勢澎湃,跌宕起伏,充滿了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情懷。
首聯起句“大軍西去氣如虹”寫紅軍主力長征的氣勢。紅軍主力即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6日至1936年10月19日,歷時兩年之久進行戰略大轉移,四渡赤水,兩占遵義,勝利到達陜北,的確氣勢如虹。次句“一局南天戰又重”,指當時紅軍因錯誤的軍事路線而導致與敵人正面開戰,損失慘重,而在危難之際,陳毅同志帶著腿傷站了出來,決定化整為零,分散突圍,留下了革命的火種,“南天戰又重”就是當年的真實寫照。
頷聯起句,寫河山的沉淪。由于蔣介石一方面對日寇消極抵抗,另一方面對紅軍實行殘酷的“三光”政策,實行慘無人道的大清剿,而紅軍還在錯誤路線的指導下死打硬拼,不僅東三省被日寇占領,革命根據地也大片丟失,“半壁河山沉血?!本褪钦鎸嵉膶懻?。次句寫紅軍將士悲壯犧牲的場景。詩人用“幾多知友”概指犧牲的眾多戰友,“化沙蟲”出自《太平御覽》卷七四引《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詩人將其借用來寓指為犧牲的士兵?!盎诚x”也是對“沉血?!钡闹苯踊貞?,眾多勇士用生命和熱血保衛國土,他們在血海里化為沙蟲,留下了深深的遺憾。詩人將憤懣注入筆端,是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的流氓嘴臉的深刻揭露,也是對錯誤路線的泣血控訴。
頸聯是對頷聯的轉承和遞進?!叭账岩菇巳霜q在”是對上聯的轉承,與次句“萬死千傷鬼亦雄”對仗工整,作者的視角由全國的局勢轉到贛南的油山,轉到游擊戰中。蔣介石欲置游擊隊于死地,步步為營、層層推進,實行慘無人道的圍追堵截,“日搜夜剿”是當年險情的真實寫照。敵人白天搜查、夜晚清剿,陳毅同志沒有睡過一次安穩覺,有路不能行,有覺不能睡,還要面對敵人的偷襲,但陳毅同志憑借對黨的忠誠、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頑強地堅持了下來?!叭霜q在”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大諷刺!搜也好、剿也罷,游擊隊仍然活躍在抗敵前線。次句是對前句的回應。正是由于敵人的“日搜夜剿”,才導致我軍的“萬死千傷”,然而,紅軍游記隊是打不垮、擊不潰的,他們是鋼鐵之師,他們“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魂”?!肮硪嘈邸睆淖置嫔侠斫鉃樽龉硪彩怯⑿?,但縱觀全詩,其實是對革命堅強信念的宣誓,為了革命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尾聯是對全詩的總起和展望。首句“物到極時終必變”講的是自然規律:物極必反。詩人借用這個自然規律,寓指一切中外反動勢力必將最終覆滅。次句緊隨上句,用“天翻地覆”形容局勢的變化。(唐)劉商《胡笳十八拍》詩云:“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逼渲小疤旆馗病毙稳葑兓瘶O大或鬧得很兇。而陳毅同志用“天翻地覆”去象征中外反動派的滅亡、革命的正義力量取得最終的偉大勝利?!拔逯藜t”更是直接寓指全世界革命事業的到來。
這首七言律詩寫于戰爭年代,用筆講究、對仗工整、寓意深遠。詩人處在水深火熱的游擊戰中,偶爾記起自己的三十五歲的生日,題為以詩寄懷,其實是在回顧革命的歷程。詩中看不到半點為自己慶壽的字句,看到的卻是詩人對戰局的精辟分析、對敵人的憎恨、對前途的展望。這首詩視野開闊,氣勢恢弘,結構嚴謹,意境幽深,值得學習和借鑒。
上一篇:陳毅《七大開幕》詩詞賞析
下一篇:陳毅《東征初抵高淳(四首)》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