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鄧文原·陪高彥敬游南山》原文賞析
不到南山又二年,離離秋草映寒泉。東林蕭散開蓮社,西晉風流棹酒船。古寺云煙終日合,長松風雨半空懸。謝公未了登臨興,故向禪房借榻眠。
這是一首紀游詩,作者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任杭州路儒學正,成宗大德二年(1298)調浙北崇德州教授。高彥敬初仕為省郎,繼出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大德初入為御史。杭州路和江浙行省治所同在杭州,二人由此相識。高善畫,鄧文原《履素齋稿》有題高畫詩數首,高彥敬《房山集》也有懷鄧詩,可見二人友情甚深。這首《陪高彥敬游南山》詩,就是二人過從之作,大約作于同在杭州為官時期。南山,指杭州的南山。
杭州南山區,包括風景優美的吳山、鳳凰山、玉皇山、南屏山、夕陽山、石屋洞、水樂洞、煙霞洞等處,素為游覽勝地。詩首二句 “不到南山又二年,離離秋草映寒泉”,交待此次游覽的地點與時間。兩年不到,除說明詩人來游已不是第一次,更見出公務的繁忙,若非陪同友人,這次來游恐怕也是難得的吧。此番游覽并非春夏盛季,而是秋草離離、寒泉映碧的季節,如果不是出于別的什么原因,就是專為領略一下此時的特別風味。離離,繁茂的樣子,用來形容秋草,表明還不到 “寒煙衰草凝綠” 的晚秋。但山間泉水卻已透出一絲涼意,所以詩用 “寒泉” 二字。
頷聯寫陪友人于寺院禮佛與湖上飲酒。兩者都是借用歷史掌故來寫?!皷|林蕭散開蓮社”,東晉元興年間 (公元五世紀初),廬山東林寺僧釋慧遠所創佛教關于念佛的最初結社,稱白蓮社。宋代以后,念佛盛行,各地續有蓮社組織。這里指在南山佛寺隨喜禮佛。蕭散,是指以瀟灑閑散的心情從事這種活動。據《永樂大典》引《武林舊事》,南山區有寺院宮觀近百所。最著者如凈慈報恩光孝禪院 (簡稱凈慈寺),寺后庵宇幽敞,規模與北山靈隱寺相若,號南山之最。蘇軾詠其規模,有“臥聞禪老入南山,凈掃清風五百間”之句,可見其宏壯。對隨喜這些佛寺的活動,詩以七字概括之,鍛煉極工。下句“西晉風流棹酒船”,著重點在一個“酒”字。西晉文人喜好飲酒,蔚為一代風尚。如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縱酒放誕,號稱酒仙,作《酒德頌》云:“有大人先生……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后世飲者多慕其流風逸韻。本詩以此形容于湖上撐船飲酒,加“風流”二字,表明趣致高雅不俗。
頸聯二句“古寺云煙終日合,長松風雨半空懸”,寫古寺與長松處勢之高險,以凸現南山之勝。南山區之南高峰海拔三百余公尺,在風雨低迷時,與北山區之北高峰經常沒入云霧,稱“雙峰插云”,是西湖十景之一。峰頂有寺庵和寶塔,今已傾圮。所以“古寺云煙終日合”的奇觀,今天已無法看到,但本詩作者是看到了,并將其提煉為詩句貢獻給讀者,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至于“長松風雨半空懸”的壯觀,卻亙古猶存。這兩句詩雖是寫實,但卻極有概括力,把南山最有氣魄的景觀——突兀高峻之勢,很準確凝練地表達了出來。
詩尾聯以游興猶酣作結,從側面襯出南山景色的優美?!爸x公未了登臨興,故向禪房借榻眠”,詩人們被南山風光深深吸引,雖日暮尚不思離去,故借宿佛寺以待翌日更游。“謝公”句,是借用晉、宋之際詩人謝靈運游山的故事,謝入宋后任永嘉太守、臨川內史等官,常攜客、仆登臨會稽、永嘉、廬山等地名山勝水,并寫詩刻畫自然景物,開山水詩一派,游山時常穿一種有齒木屐,人稱“謝公屐”。詩人以謝靈運自比,除表示其來游與謝有共同之處而外,還有自鳴高雅之意。
這首詩筆勢平衍,沒有大起大落,用典也較自然貼切。胡應麟《詩藪》謂其“全篇整麗、首尾勻和”,評價是公允的。
上一篇:古詩《孫枝蔚·陸放翁硯歌為畢載積題》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陳恭尹·隋宮》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