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這首詩是王安石罷相后,退居江寧所作。詩的開首兩句是寫自己別具一格的住居,山坡上數間茅屋,山間潺潺的流水,曲折的堤岸,玲瓏的石橋,展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畫面。黃庭堅《菩薩蠻》一首序中云:“王荊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壘石作橋。”往昔重樓飛檐,雕欄畫棟的官宦居處換成了筑籬為墻,結草作舍的水邊茅屋,對這種懸殊的變化,王安石采取了一種安然自樂的態度。別致的“茅屋”,幽雅的“石梁”,天然的“彎碕”,動聽的“流水”,點出了詩人擺脫官場身居山村后獨得的情趣。“彎碕”是曲岸的意思,王安石還有一首《彎碕》詩說:“殘暑安所逃,彎碕北窗北。”晉人左思在《吳都賦》中用過此詞,王安石不過借用左思的字面而已。
詩的三、四句寫山間美妙、秀麗的風光。艷陽高照,暖風吹拂,麥子生香,野樹枝葉繁茂,綠草間雜其中,翠綠欲滴。雖然春光已逝,百花衰歇,但這初夏的景色更美更迷人。“綠陰幽草勝花時”,一個“勝”字,真是妙趣橫生,境界全出。北宋中期,國庫枯竭,民不聊生,王安石大膽變革,希望實現富國強兵,卻遭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落得罷相而歸。現在住居環境的幽靜,景色的柔美,這對王安石來說,簡直是世外桃源,心靈找到了歸宿。白居易有“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名句,王安石則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將“綠樹幽草勝花時”的景象寫活了,顯示了詩人對清幽境界的神往,從而,于詩中有畫,于畫中有詩,值得玩賞。
上一篇:王安石《烏塘》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安石《鐘山即事》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