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季思張小瑩
石壩街訪媚香樓
亂石荒街,寒流古渡,美人庭院尋常。燈火笙簫,都歸雪苑文章。叢蘭畫壁知難問,問鶯花可識興亡!鎮無言,武定橋邊,立盡斜陽。 南朝氣節東京并,但當年廚顧,未遇紅妝。桃葉離歌,琵琶肯恕中郎。王侯第宅皆荊棘,甚青樓寸土猶香。費沉吟,紈扇新詞,點綴歡場。
吳梅
媚香樓是清初孔尚任所作戲曲《桃花扇》中女主角李香君的妝樓。李香君是明末南京名妓。她與當時復社青年領袖侯朝宗互相傾慕,結為愛侶,并且因此而參加了復社文人反對魏閹余孽的斗爭,“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權奸”,表現得相當堅定。她在歷史上是實有其人的。侯朝宗曾將其事跡寫成《李姬傳》傳世。
作為戲曲家的吳梅,他曾為《桃花扇》“香君守樓”一出的曲詞制譜,還收藏有清代名畫家改琦畫的李香君遺像,征求題詠,可想見他對李香君氣節的賞識。他在南京東南大學教授詞曲時,曾尋訪過李香君在石壩街的故宅,媚香樓已不復存在,引起他的深沉感慨,寫下這首詞。全詞通過他憑吊媚香樓時所見所想,抒發了深沉的興亡感嘆,贊頌了李香君堅定的氣節,并含蓄地譴責了當時一部分不顧國難當頭仍沉醉歡場的人們,希望他們關心國事,注重名節,象東漢的太學生,象南明的復社文人,奮起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
詞的上片側重寫景,帶有一定的抒情色彩。開首二韻就讓讀者從一幅頹敗荒涼的圖景里,回憶起南明時期這里一片燈火笙歌的熱鬧場景。雪苑是侯朝宗的別號?!把┰肺恼隆奔粗浮独罴鳌??!懊廊送ピ簩こ!笔菐е髡咧饔^的感嘆的,他感嘆當年美人的住處竟然變得如此荒涼,真是歲月無情啊!接下兩句就更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感慨情緒。他以虛寫的筆觸將讀者的想象帶回那種燈火繁華、歌舞彈唱的熱鬧景象,卻又以“都歸”驟然收筆,微婉地表現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失落感。過去的繁華已了無蹤影,一切都只能在雪苑公子的文章里尋覓了。
以上作者寫的只是一般的觸景生情,接下二韻進一步抒發了興亡的慨嘆。因為,作者尋訪的是歷史名妓的故跡。她曾經在明末復社文人反對閹黨余孽的政治斗爭中充當角色。為此他想得更深遠,想到南明王朝的興亡,以及它的歷史教訓。“叢蘭畫壁”是指李香君故居的一堵畫壁,明末著名畫家楊龍友曾在壁上畫了幾筆墨蘭,還引《左傳》里“蘭有國香,人服媚之”二句題畫?!懊南銟恰本褪菑拇说妹?。可是今天再也找不到此樓了,從而作者想起當時樓上的風流人物以及他們是否正真正認識到朝局興亡的問題,使他在武定橋邊,默默無言,立盡斜陽。“鶯花”借指南明興亡之際在秦淮妓院尋歡作樂的人物,也包括侯朝宗、李香君在內。在上片向下片過渡處提出問題,不作解答,留待下片展開,是詞家寫長調的慣用的手法。
下片作者分兩層回答了上片過渡處提出的問題。前三句通過東漢末和南明兩朝名士對權奸斗爭的歷史對比,肯定了復社文人反對閹黨斗爭的正義性?!皷|京”指東漢皇都洛陽,這里借指東漢王朝。“廚顧”指東漢黨錮之禍中被稱為“三君”、“八廚”“八顧”等的名士。“紅妝”指婦女?!澳铣瘹夤潠|京并”意即南明和東漢黨錮名士的氣節是可以相提并論的。但在被稱為“八廚”“八顧”的黨錮名士中卻未見有婦女。在此,作者通過兩朝政治斗爭的對比,認為香君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婦女,而且還是一個青樓女子,卻敢于參加這場反對權奸的斗爭,表現非凡,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疤胰~離歌”二句是描述當年香君與侯朝宗在秦淮分手時,奉勸侯朝宗不要象蔡邕依附董卓那樣的變節失志。這就進一步肯定她對士大夫失志變節有關一代興亡的認識,實在高出侯朝宗之上。它表述了香君崇高的氣節?!疤胰~”即桃葉渡,為秦淮河之一渡口。相傳晉朝王獻之曾在此送其愛妾桃葉,作《桃葉歌》,故以桃葉名渡?!疤胰~離歌”指香君與侯朝宗在桃葉渡分手?!芭每纤≈欣伞迸c上句同是用典,本事見侯朝宗之《李姬傳》。據侯朝宗記載:李香君十三歲即從師學戲,“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薄芭迷~”即《琵琶記》。蔡伯喈是此戲中的男主角,即蔡邕。他是一個歷史人物,曾在東漢末官左中郎將,因而被稱為蔡中郎。高明在《琵琶記》中把蔡伯喈塑造一個全忠全孝的人物,但李香君指出歷史上的蔡伯喈曾附權貴董卓是不足取的。因此在離別之際香君雖為侯朝宗彈唱了她平日“不輕發”之拿手好戲《琵琶記》,但又指出她對屈節之人是絕不饒恕的,希望朝宗潔身自愛,注重名節,絕不要步蔡中郎的后塵。
作者通過以上的對比及陳述使讀者看到香君是那么明辨忠奸,重視名節,使人不禁又聯想到她后來為了表示對侯朝宗的忠貞愛情,為了粉碎權奸阮大鋮對復社文人報復的卑鄙企圖,不惜血濺詩扇,以死守樓的無畏行為。難怪接著作者要用“王侯第宅皆荊棘,甚青樓寸土猶香”的警句,高度贊頌她,并引起人們的思索。是啊,對于歷史的回顧不應只是慨嘆,而應該得到更多的啟迪。看吧,無論是多么豪華顯赫的王府貴宅,由于它們是建立在廣大人民痛苦之上,供一家一姓窮奢極欲生活的,一旦朝局變換,大廈傾頹,終究是會變成滿目荊棘的。但是,為什么一個青樓女子居住過的寸土片壤至今仍有無限魅力,好象她高潔的香澤還滲在那寸寸土壤之中?因為她站在當時歷史上進步勢力一面,為人民為民族作出犧牲,就流芳百世。在此作者不再只是對某一個具體的歷史人物贊頌,他向人們揭示的是一個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一個正確的人生哲理。結韻三句中的“紈扇新詞”即指《桃花扇》。這部通過侯朝宗和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劇,現在竟被那些不顧國難當頭和人民生死的人用以點綴歡場,真是令人感到痛心,感到憤慨啊!“費沉吟”一詞表現了作者這種復雜的沉重心情。
這首詞從寫景入手到觸景生情而生發興亡慨嘆,贊頌香君崇高的氣節。結處又聯系清末民初的形勢,對那些不顧國難當頭、沉醉歡場中的人物提出警告。全詞語調抑揚有度,時而平緩,時而激昂,時而沉郁,實為一首富于藝術感染力,又富于思想啟迪性的好詞。
上一篇:何均地《高陽臺》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陳慶元《鰕篇》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