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詩歌·陸游》鑒賞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出生之翌年,北宋王朝為金國所滅。宋高宗(趙構)紹興二十三年(1153)試于禮部,名列第一,因觸怒秦檜而黜免。檜死后三年,時三十四歲才出任閩之寧德縣主薄。孝宗(趙眘)即位,賜以進士進身。歷官隆興、夔州通判,并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福建、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后應召離川東歸,因于江西任上撥糧賑災而被誣為“擅權”而罷職還鄉。六年后才起為嚴州知州。光宗(趙惇)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后被劾去職,歸老故鄉。自六十六歲后至八十五歲去世的近二十年間,均在故鄉山陰過著簡樸、寧靜的鄉間生活。八十一歲的老詩人支持韓侂胄的伐金之戰,因韓輕舉北伐失敗,陸游又一次受到沖擊。陸游一生正當民族矛盾激烈,國運維艱的南宋時期,“掃胡塵”、“靖國難”,是其生平之志。可是在政治斗爭中,雖然屢遭統治集團投降派排濟、打擊,但他素志不改,堅持理想始終不渝。
陸游是兩宋詩壇的杰出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屈原、杜甫之后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擁有四個“中國之最”,即:一是我國文學史上活動時期最長、著作最勤、產量最高的作家之一(在世85歲,創作時間達70多年,曾創作詩詞20000多首,現存9300多首);二是,我國文學史上最著名、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三是在我國古典詩歌中,他的詩歌題材最廣泛,內容最豐贍。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中說陸游:“凡一草一木,一魚一鳥,無不剪裁入詩”;四是在我國文學史上最善于學習各家各派之長,而又獨自成家的最杰出文學家之一。陸游早年學詩江西派,中年突破藩蘺,自創一格,形成豪邁雄壯、慷慨激昂的風格;及至晚年又于悲壯之外,趨于平淡。清人姚鼐說他“上法子美,下攬子瞻,裁制既富,變境亦多……因為南渡后一人”(見其《今體詩鈔》)。
陸游不僅工于詩也擅長詞,現存詞130首,多抒發愛國激情之作。他還著有筆記散文《老學庵筆記》、史著《南唐書》和《家世舊聞》、《齋居紀事》等。他多才多藝,書法也名于世。有《劍南詩稿》八十五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和《放翁逸稿》等。
上一篇:《兩宋詞·陸游》鑒賞
下一篇:《遼金元詩歌·元好問·雁門道中書所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