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雙元
一
行不得。黦地衰楊愁折。霜裂馬聲寒特特,雁飛關月黑。 目斷浮云西北。不忍思君顏色。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國。
二
留不得。腸斷故宮秋色。瑤殿瓊樓波影直,夕陽人獨立。 見說長安如奕,不忍問君蹤跡。水驛山郵都未識。夢回何處覓?
三
歸不得。一夜林烏頭白。落月關山何處笛,馬嘶還向北。 魚雁沉沉江國,不忍聞君消息。恨不奮飛生六翼。亂云愁似冪。
鄭文焯
關于這三首詞的背景,趙椿年《書大鶴山入〈渴金門〉詞后》已有推斷:"樵風(鄭文焯)自戊戌后出都,旋卜筑吳門。庚子秋,彊村、半塘、伯崇諸君留滯都下,圍城中相約填詞遺日,日限闋。脫稿后彊村即分箋抄示夏孫桐閨枝,收入《刻燭零音》,后刊為《庚子秋詞》一卷,顧無樵風和章。吟讀斯詞,每闋均有'不忍思君顏色','問君蹤跡','聞君消息'之句,沉郁悲涼,如《伊州》之曲,殆即斯時亂中問訊之作。"可見,這三首詞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為思念圍城中的詞友而作。
這三首詞在結構上采取了相同的形式;上片為代言體,以諸詞友之口吻寫圍城中境況,下片則直接抒發詞人思念之情。
我們先石看第一首的上片,即可看作圍城中人之悲嘆:"行不得,黦地衰楊愁折。霜裂馬聲寒特特,雁飛關月黑。"時局艱難,烽火連天,困于京華,寸步難行,欲歸無路,欲飛無翼,唯頓足拊膺,長吁短嘆:"行不得,行不得"。古有折柳送別贈遠之習俗,"黦"是黃黑色,(這里指楊柳在秋風秋雨中長出的黑斑),寂寞無聊,音書不通,唯折柳以見相思。而楊為"衰楊",且遍布黑斑,折為"愁折",乃是為衰敗之景,窮愁之形寫潦倒困憊之意。接下來兩句寫圍城中秋夜光景:月黑風高,敵騎繞城,馬聲特特,寒夜中霜風峭勁,斷鴻哀語,這幾句從視覺、聽覺、觸覺各個方面共同創造出一種凄清嚴峻的氣氛。將黑云壓城,城中居民惶惶不可終日的心理寫得細膩真切。
詞的上片純為設想之詞,詞的下片則是直寫胸臆。"目斷浮云西北。不忍思君顏色。""目斷"者,望盡也。"西北"代指長安(今西安),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西太后偕光緒帝逃往西安。"浮云"寓意動亂。望盡西北,盼回天轉日,廓清妖氛,但眼前仍是陰霾重重,更加思念友人。"顏色"指面容。杜甫《夢李白》中有"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之句。念及友人,仿佛見到了他憂愁交瘁,憔悴顑頷的臉色,"不忍"正見關切之深。"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國。"結句由友人念及自身。鄭文焯自戊戌(1898)離京旅食姑蘇,作客吳地,寄人籬下,等是有家歸不得,昨為主人今為客,山前雖有吳山青青楚水碧,但梁園雖好,非久戀之地,又何嘗不起故園情呢?至此,傷友與自傷混成一片蒼茫悲涼之聲。
第二首上片寫黃昏圍城中蕭條之景:"留不得。腸斷故宮秋色。瑤殿瓊樓波影直,夕陽人獨立。"留在圍城中,聽的是故宮風鈴,見了些夕陽秋色,水殿倒影,一片衰敗之象,令人傷感萬分。獨立黃昏,形影相吊,騷人之傷感因落日的凄清而更為加深。
"見說長安如弈,不忍問君蹤跡。"杜甫《秋興八首》之四寫道:"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弈棋,下棋,喻爭奪不停,局勢不定,寫安史之亂中的動蕩局勢。這里化用杜詩,抒寫悲時憂國之思。國都破敗,城中之人遭逢兵燹之災,自然是兇多吉少,怕聞傷心事,難測生死音,故曰"不忍問君蹤跡"。思極成夢,夢中終于密友相會了,但夢回又成空,情懷更為寂寞。行路難,空悲切,水路陸路都不知,往何處尋覓蹤跡呢?
"歸不得。一夜林烏頭白。落月關山何處笛,馬嘶還向北。""行不得","留不得","歸不得",通過反復詠嘆,詞意層層深入。"林烏頭白"見《史記·刺客列傳》司馬承貞索隱:"燕丹求歸,秦王曰:'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丹仰天嘆,烏頭即白,馬亦生角。""關山月"本漢樂府《橫吹曲》名,多寫戍卒思鄉之情。"馬嘶還向北"暗用古詩"代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之句,也是抒發戀鄉思歸之意。這幾句通過化用典故,創造一種濃重的思鄉意緒,反襯出"歸不得"之苦。
"魚雁沉沉江國,不忍聞君消息。"古有"魚雁"傳書之說,此處"魚雁沉沉",即代指音信不通。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但想友人生死不測,前途未卜,沉吟之際,"反畏消息來"(杜甫),故曰:"不忍聞君消息。恨不奮飛生六翼。亂云愁似冪。"詞的結尾寫欲沖天飛舉,一吐抑郁愁悶之氣,意氣高亢,令人為之一振。但接下來又是沉重的一跌:陰云密布,籠罩四野,縱有六翅亦難飛呀,何況身無雙翼?
三首詩雖可分章獨立,但整體上又一氣貫注。每一首詞的開頭句式相同,而句意迭進,猶如交響樂的主旋律,通過三次變化的重復--呈示、展開、再現來反復渲染主題。詞作以思念友人,關切祖國安危的沉重心情為基調,不斷深化,形成一種"凄異之響",令人動容。
上一篇:劉明今《謁文山祠》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兆鵬《諭俗》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