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李白問月圖
誰提明月天上懸?九州蕩蕩清無煙①。天東天西走不駐,姮娥鬢霜垂兩肩②。中有桂樹萬里長,吳剛玉斧聲闐闐③。顧兔杵藥宵不眠④,天翁下視為爾憐。頗聞昔時錦袍客⑤,乃是月中之謫仙⑥。帝命和予《羽衣曲》⑦,虹橋一斷心茫然⑧。竹王祠前霧如雨⑨,躑躅花開啼杜鵑⑩。月在天上缺復圓,人間塵土多英賢。舉杯問月月不言,風吹海水秋無邊。滄波盡卷金尊里,清影長隨舞袖前。相期迢迢在云漢,嗚呼此意誰能傳?騎鯨寥廓忽千年,金薤青熒垂萬篇。浮云起滅焉足異?終古明月懸青天。
①九州,泛指全國。 ②姮娥,即嫦娥。傳說她本為后羿之妻,竊不死之藥以奔月。姮,本作“恒”,俗作“姮”,因避漢文帝劉恒諱改稱常娥、嫦娥。鬢霜,意謂姮娥已老。李白《把酒問月》:“嫦娥孤棲與誰鄰。”③“中有”二句,傳說漢西河人吳剛,學仙有過,罰斫月中桂樹,但桂樹高五百尺,隨斫隨合,吳剛只得不停斫去。闐(tián)闐,象聲詞。 ④“顧兔”句,傳說月中有白兔,為嫦娥搗藥。屈原《天問》:“夜光何德?……而顧菟(兔)在腹。”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李白《把酒問月》:“白兔搗藥秋復春。” ⑤錦袍客,李白于出京后,自采石達金陵,穿宮錦袍(李白原為宮官),于舟中顧瞻笑傲,旁若無人。 ⑥謫仙,謫居世間的仙人。李白在《對酒憶賀監詩序》中,說賀知章曾稱他為謫仙人。李白自己則在《玉壺吟》中稱東方朔為謫仙。 ⑦“帝命”句,《舊唐書o李白傳》:“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醉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余章,帝頗嘉之。”此句當詠此事。《羽衣曲》,《霓裳羽衣曲》的省稱,本傳自西涼,名《婆羅門》,后經唐玄宗潤色,成為新曲。 ⑧虹橋,泛喻帝城景物。盧思道《后園宴詩》:“竹殿遙聞鳳管聲,虹橋別有羊車路。”虞世南《和鑾輿頓戲下》:“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這句意謂,李白因遭讒而離帝城皇宮,心里自很茫然。⑨“竹王”句,指李白后來流放夜郎事。竹王,傳說漢時夜郎王生于大竹中。 ⑩躑躅花,即杜鵑花,又名映山紅。杜鵑,此為鳥名,即子規、催歸,其聲悲凄。唐無名氏詩:“等是有家歸不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金尊,酒器的美稱。“清影”句,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相期”句,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云漢,天河。騎鯨,指李白的去世。金薤(xiè),指李白作品。韓愈《調張籍》:“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浮云”句,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比喻奸邪之遮阻賢良。焉,何,怎。
【說明】 酒與月是李白詩中的常見題材,酒使詩人由矇眬而得到快感,暫時與現實游離,月則皎然于暗夜,而且終古長存,因而引起人的種種幻想。李白曾經寫過一首《把酒問月》七古,其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今人古人代謝不息,唯有高高明月,始終能俯瞰人間百態。趁著明月當頭,不如一杯在手,正是李白胸中郁積的傾泄。
后來有人畫了一幅《李白問月圖》,張以寧便寫了一首七古,將李白的《把酒問月》與《月下獨酌》兩詩詩意融化于詩中。詩先以月中風物寫起,漸引出李白的平生遭遇。天上的月亮虧缺后尚能復圓,人間的英才何以被看作塵土?舉杯問月,月不能答。但李白本是謫仙,志在云漢,只是世俗未必理解。這時他雖已騎鯨而去,遺作卻光焰萬丈,何況浮云倏起倏滅,終究不能永遠遮蔽明月之長懸青天。悠然一結中,也隱寓對逝者的慰情。
上一篇:《長蛇歌飲鄒南皋作》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題清明上河圖》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