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嫣梨
渡揚子江
滾滾銀濤。寫不盡、心頭熱血。問當年、金山戰鼓,紅顏勛業。肘后難懸蘇季印,囊中剩有江淹筆。算古來、巾幗幾英雄,愁難說。 望北固,秋煙碧。指浮玉,秋陽出。把篷窗倚遍,唾壺敲缺。游子征衫攙淚雨,高堂短鬢飛霜雪。問蒼蒼、生我欲何為?生磨折。
沈善寶
這是具有蘇辛派作風的詞作。是一首出自女子手筆感時撫事的佳篇。作者沈善寶,寫的是1842年間英海軍犯長江陷鎮江,準備侵我南京的事。
詞開頭二句,噴薄而出,激昂慷慨之至。女子用“熱血”二字而更以“不盡”襯托,可知其胸中激憤之氣實抑壓已久。“金山”二句,用韓世忠妻梁紅玉擊鼓助戰、抗擊金兵事。《宋史·韓世忠傳》載“兀術遣使通問,約日大戰,許之。戰將十合,梁夫人親執桴鼓,金兵終不得渡。”“問當年”三字,頗耐人沉思。古代拒敵者,則有梁紅玉,今又何如?今既無人,自己亦礙于時勢絕無可能,則如蘇秦之掛印綬為不可能了。功業難立,只有學文,故下文云“剩有江淹筆”。兩方相比,更覺可哀。既不能掛印,則古來之巾幗不可能有多少英雄。女子有其志而無地可表抒女子之被壓抑,地位之低下不言可喻。上片收拍以一“愁”字總結,此一“愁”字由“寫不盡”“難懸”及“剩有”等字逼出,接得細密。
下片的“北固”“浮玉”都是山名,北固在江蘇鎮江。山分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臨江,形勢險要,故稱北固。孫權曾在此駐軍。南宋時,韓梁又在此打敗金兀術。浮玉,亦金山之異名,釋惠凱《金山志》:“此山大江環繞,每風四起,勢欲飛動,故南謂之浮玉。”“秋煙碧”“秋陽出”,寫秋景之高朗,眼前景物無際,奈何如崔顥所云“煙波江上使人愁”,令人黯然!
“唾壺敲缺”,用《世說新語》王敦酒后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的故事,此四字將上片“寫不盡心頭熱血”和“悲難說”數字鉤勒,作者形象更加鮮明。“游子”作者自謂。言“高堂短發飛霜雪”,可知作者高堂仍在。高堂本兼指父母,但作者父親棄世時,作者只有十二歲左右,十二歲之前必不能為此詞。則“高堂”當指作者之母。但作者之母亦不長壽。或以為高堂當指作者之義父,蓋《鴻雪樓初集》刻于道光十六年(1836),載作者自嘉慶二十四年(1819)至道光十五年(1835)中十六年之詩作。如善寶十五歲為詩,則此詩集為善寶三十一歲以前作品。而英軍犯長江則在此七年之后,善寶已三十八歲左右。以此年歲推論,則“高堂”以指作者義父陳克鈺夫婦為宜。李白《將進酒》云:“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句,為此語所本。結句用《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無吪”意。呼天搶地,報國無路,令人氣短!
上一篇:吳熊和 沈松勤《滿江紅》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筱蕓《滿江紅》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