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延齡
艮岳
渺人間、蓬瀛何許?一朝飛入梁苑。輞川梯洞層瑰出,帶取鬼愁龍怨。窮游宴,談笑里,金風(fēng)吹折桃花扇。翠華天遠(yuǎn)。悵莎沼粘螢,錦屏煙合,草露泣蒼蘚。 東華夢,好在牙檣琱輦。畫圖歷歷曾見。落紅萬點(diǎn)孤臣淚,斜日牛羊春晚。摩雙眼。看塵世,鰲宮又報鯨波淺。吟鞘拍斷。便乞與媧皇,化成精衛(wèi),填不盡遺恨。
姚云文
這首詞題作“艮岳”,是借艮岳的頹圮荒蕪悼念宋、金兩朝的亡國。艮岳舊址在河南開封縣城東北隅,因在北宋國都之艮方,故名。宋徽宗《艮岳記》載:“登極之初,皇嗣未廣,有方士言京城東北隅地協(xié)堪輿,遂命土培其岡阜,政和間大興土役筑山,號‘萬壽艮岳’。”汴京以艮岳為中心的宮觀園囿,窮極奢華,可比海上蓬瀛三仙山。為了建造艮岳,徽宗起用童貫、朱勔等奸臣小人,全力在蘇杭、川廣以至全國范圍內(nèi)搜刮民間的奇花異石、珍禽異獸、金銀財寶,運(yùn)到汴京,號稱“花石綱”。花石綱敗亂了北宋的朝政,消耗了國財民力,因而激起了宋江、方臘等農(nóng)民起義,招使了金人的入侵,導(dǎo)致了北宋的亡國。北宋亡國后,金人拆毀汴京宮室苑囿,輦花石寶物至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和中都(今北京),艮岳由是頹圮,成了亡國的象征。后來,金朝也曾遷都汴京,對城池宮苑兼有恢復(fù),但不久又遭元人的入侵和破壞,金朝又亡了國。金亡不久,元人南下,南宋也最后亡了國。就姚云文仕 宦行跡和詞意考查,他這首詞應(yīng)作于南宋亡國之后。因此,這首詞是作者借艮岳的兩度興圮,宋、金兩朝(主要是宋朝)的亡國表達(dá)他的遺民之恨的。
詞以憑吊艮岳廢墟,回憶其富麗繁華的往昔開始,說艮岳建筑在皇家御苑,其縹緲幽幻,就像是蓬萊、瀛洲海上仙山飛來了人間,以昔比今,以虛化實,領(lǐng)起了全詞縹緲迴蕩的愁恨。接著“輞川梯洞層瑰出”是形容回憶中的艮岳瑰偉壯麗,山水如輪輞,峰巒重疊,洞府幽深。“窮游宴”,是指斥北宋徽宗君臣的荒淫誤國,敗壞朝政。“談笑里,金風(fēng)吹折桃花扇”,這是描寫北宋的亡國。談笑是指游宴之歡,“桃花扇”為歌女所執(zhí),用以表現(xiàn)游宴的豪華。實亦揭露北宋朝廷的荒浮腐化。“吹折桃花扇”豪華的游宴散了。“金風(fēng)”在這里指代金兵。“翠華天遠(yuǎn)”是指北宋在金風(fēng)掃蕩下的亡國,徽、欽二帝被俘遠(yuǎn)配金朝五國城(今松花江中游依蘭縣)。“翠華”本指皇帝的儀仗,這里借代二帝。以下三聯(lián)句是寫北宋亡國后,艮岳的頹圮、殘破、荒涼的景象,莎沼里粘滿螢火,錦屏化煙,草上露滴,這正是詞人當(dāng)時之所見。蒼苔著露如泣,正是詞人感念故國的傷心之淚。
下片深一層地回憶這歷史夢境。南宋的遺民沒趕上見到北宋繁華鼎盛時期的京都艮岳,只見過有關(guān)的圖書和聽到過有關(guān)的傳說。這種記夢式的寫法,就更增加了懷古的虛幻意境。“東華夢”即指追憶中北宋汴京的繁華景象,南渡的孟元老有《東京夢華錄》一書,北宋有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一畫,都是流傳至今的書籍圖畫,所圖所記即詞人當(dāng)時的東華夢境。詞人面對著歷史的殘跡,追尋著夢境:那些在圖書中歷歷曾見的牙檣琱輦等繁華景物都在那兒呢?“好在”這一反詰語氣,追問中道出了眼前所見的荒涼。接著“落紅萬點(diǎn)孤臣淚,斜日牛羊春晚。”這兩句是繼續(xù)渲染眼前的景物,而色彩則更為凄慘濃烈,往日繁華似錦的皇家宮苑,現(xiàn)在變成了落日牛羊下山的荒野,又看到紅花紛紛下落。這在遺民孤臣看來,正象自己的眼淚。“摩雙眼”是說從歷史的迷夢中醒來,揉拭雙眼,看看人間塵世——人間現(xiàn)世更不堪言說,“鰲宮又報鯨波淺”,龍宮里再次擱淺了!“又報”當(dāng)是指東華夢的第二個夢主,即摧毀艮岳又復(fù)建汴京的金朝。北宋亡于金,南宋還有半壁江山可保,金亡于元,則是寸土皆無,一切成空。因此“又報”二字內(nèi)涵豐富。“吟鞘拍斷”,是說策馬行吟,駐馬吊古,擊斷鞭鞘,用以描繪內(nèi)心的痛苦與愁恨。媧皇、精衛(wèi),補(bǔ)天、填海,兩個典故用得非常精切,心誠情切,志大力微,道盡了無窮的遺恨。
姚云文此詞,以今昔對比,推出宋、金兩朝興亡的歷史,更出以夢幻的意境描寫,所以能將遺民的亡國之恨傾吐得淋漓痛切,感人肺腑。
上一篇:繆鉞《摸魚兒》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張璋《摸魚兒》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