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jīng)典·虞世南《蟬》五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①,流響出疏桐②。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③。
【作者小傳】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馀姚(今屬浙江省)人。仕陳為建安王法曹參軍。隋大業(yè)年間任秘書郎、起居舍人。入唐,歷任秦王府參軍、記室,弘文館學士,太子中舍人,著作郎,秘書監(jiān)等職,封永興縣公,兩《唐書》有傳。為太宗朝著名文士、書法家。學書于浮屠智永,與歐陽詢齊名。文章婉縟類徐陵。其詩多應制、奉和、侍宴之作,文辭典麗,內(nèi)容空泛。唯少數(shù)詠物、邊塞詩或有興寄,或較剛健。今存詩一卷。
【解題】
此詩作年不詳,當為人唐后受太宗知遇而作。詩中借蟬言志,托意深遠。沈德潛《唐詩別裁》卷一九評此詩云:“命意自高。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今人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云:“三四句借蟬抒懷,言果能立身高潔者,不待憑藉,自能名聲遠聞也。”
【注釋】
①緌(rui):蟬長在腹下飲露的針嘴。②此句意謂聲響從稀疏的桐樹中流傳出去。③藉:憑藉,依賴。
上一篇:翁宏《春殘》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