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喬松徑,千年古道場。
泉聲與嵐影,收拾入僧房。
起首二句,將讀者猛然帶入一個僻遠凈寂的境界中。“五里”,虛數,泛指數里,與“千年”相對偶,構成完整的時空世界。“道場”,原指佛祖修成圣道之處。后來凡供佛、學道、寺院等處均可稱道場。詩人首先從空間落筆,將讀者帶到一個遠離俗世的境界中。高大的松林之下,一條幽深曲折的小路,不見首尾,仿佛是一條鮮為人知的通往凈土極樂世界的密徑。繼而筆觸又轉向時間。道場冠以千年之久,試想人間經歷了幾多滄桑,人生又埋葬了幾多悲歡離合! 而此佛門凈土始終未變、未泯、未滅,真正是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隋唐更不待言。我們在這樣一個悠遠的時空境界中,仿佛聽到一個聲音: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永恒的歸宿,非佛門而誰與歸?
“泉聲與嵐影,收拾入僧房”,這后兩句,是從細處描摹這一境界。這里不見勾心斗角、傾軋不休的官場,也不見熙熙攘攘、錙銖必較的市井,唯聞泉水淙淙的流淌聲,唯見彌漫山林間的云靄霧氣。而這大自然美的恩賜,都被攝入僧人的心靈中,匯同手中清清的木魚聲,和那拂去世塵躁動后緩緩起伏的凈寂的心緒,都成為參禪悟道的催化劑。這首小詩語短而意味雋永。從僻遠清靜的佛寺境界寫到僧人空明凈寂的心靈世界。特別是“收拾”一詞,運用的十分精妙,將外境與心境融合為一體,構成不著纖塵、空靈幽遠的禪境。
上一篇:禪詩《游昌化山精舍》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游棲霞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