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繆鉞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
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名作。淳熙己亥,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辛棄疾時年四十歲。這年春暮,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任湖南轉運副使,臨行時作此詞。
辛棄疾雖生于北方(金統治區),但是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向往南方的宋朝。他于甫逾弱冠之年,即舉兵抗金,殺敵歸宋,陳恢復大計,本想受到重用,能獨當一面,訓練士卒,恢復中原。孝宗最初也頗欣賞辛棄疾,但后來并未能重用,所以他歸朝將近二十年,才作一個轉運副使,管錢谷之事,這次遷宮,仍然是轉運副使,怎么能不使他大失所望呢?所以他就作這首詞以發抒憤懣之情。
作詞要求空靈蘊藉,不能質言直說,所以,這首詞全用比興之法。上片借傷春慨嘆南宋國勢微弱,如同暮春時節,再也禁不起幾番風雨了。“畫檐”二句,似是諷刺政府中偷安誤國之輩。下片借用陳皇后與漢武帝的故事,以發抒其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沉憂積憤。“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一段,以陳皇后與漢武帝之關系比喻他自己與孝宗的關系。借夫婦以喻君臣,本是中國詩詞中常用的托喻之法。漢武帝最初喜歡陳皇后,表示要以金屋貯之。后來寵衰,貶居長門宮。傳說陳皇后曾奉黃金百斤與司馬相如,請他作賦勸漢武帝回心轉意。司馬相如《長門賦》見《文選》卷十六。賦文描寫陳皇后在長門宮的冷落情況,漢武帝答應來看她,而始終未來,陳皇后盼望時的悲苦心情。按這個傳說并非事實,《長門賦》并序都是擬托之作。不過,辛詞借用這個典故,還是貼切的。“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是絕望憤激之辭,同時也勉作寬慰。意思是說,不必說陳皇后了,就是千古出名的美人如楊玉環、趙飛燕,也終歸埋尸黃土而已,似乎可以看開一切了。下邊“閑愁最苦”句又一轉,仍然不能看開一切,所以最后說:“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結合國是身謀,意思極為沉痛,而又意象幽美,措辭委婉。
這首詞的風格是剛柔兼備,能夠熔合豪放與婉約于一爐,沉郁頓挫,回腸蕩氣,確是《稼軒詞》中上品。昔姚姬傳評張九齡《望月懷遠》詩“是五律中《離騷》”,我認為,辛棄疾這首《摸魚兒》詞是宋詞中之《離騷》。
上一篇:周本淳《挽王中丞(其四)》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延齡《摸魚兒》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