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馬心何悲?念舊中心勞。
燕雀何徘徊?意欲還故巢。
——唐·房玄齡等《晉書·呂光載記》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長期混戰,人口大減,土地荒蕪,勞動力非常缺乏,因此經常發生統治者掠奪民戶、強迫人民大遷徒的事情。呂光是前秦皇帝苻堅的故將,后于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即三河王位,國號后涼,建都于姑緘(今甘肅威武縣)。他曾將西海郡(治所在居延,即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的百姓遷徙他郡,以利于其統治。這些百姓思念自己的故鄉,于是作了這首民謠以表達他們的心情。
“朔馬心何悲,念舊中心勞”兩句,寫移民們離鄉背井之后的憂傷之情。 “朔馬”,指北地的馬,這里是被迫遷徙他郡的西海郡百姓的自喻之詞。 “中心”,即內心; “勞”,這里是憂愁的意思。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北地的馬心里為何悲傷?是因為它們想念故土而使內心憂愁。馬兒本沒有悲喜之情,也沒有念舊之心,可在移民們的眼里,北地的馬兒和人們一樣,也會懷戀自己的故鄉。 “燕雀何徘徊,意欲還故巢”兩句,寫西海郡的百姓們渴望返回故鄉的心情。這里的“燕雀”同前面的“朔馬”一樣,也是移民們的自喻。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燕雀為何要徘徊呢?原來它們是想返回自己的故巢。其言外之意是說,被迫遷徙的百姓們為何徘徊不前呢?這是因為他們希望返回自己的故鄉。
這首民謠,唱出了離鄉背井的難民們那種深深的戀鄉之情,其中包含著他們離鄉之后的憂愁和悲傷,也包含著他們渴望回到自己故鄉的強烈愿望。
由于農業文明的影響和熏陶,我國古代的人們對故土故鄉有著深厚的依戀之情。不論走到哪里,他們總把故鄉作為自己真正的歸宿。古代詩歌中,有許多是表達這種思鄉情懷的,而該民謠在表現思鄉之情上卻有其獨到之處。它所寫的雖是人的感情,但歌中并沒有寫到人,而是以朔馬和燕雀為歌中的藝術形象,顯示出托物喻意的特點。歌中的前兩句和后兩句都是一問一答,句式整齊而又有變化,生動活潑地道出了被迫遷徙的西海郡百姓的心聲。
上一篇:《袁項城是梟雄》原文|賞析
下一篇:《訴冤》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