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均地
元老憂時鬢己霜, 吾衰亦感發(fā)蒼蒼。
余生豈惜投豺虎, 群策當思制犬羊。
人事如棋渾不定, 君恩每飯總難忘。
公身幸保千鈞重, 寶劍還期賜尚方。
林則徐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7月,黃河在祥符(今開封)決口,在被遣戍(充軍)往新疆伊犁途中的詩人奉命協(xié)助王鼎辦理河工。次年3月(即壬寅二月)河工告成,王鼎竭力保薦詩人,希望他得以免于遣戍。由于投降派從中阻撓,未能成功,王鼎相送于黃河岸上,灑淚而別。詩人十分感激,贈詩兩首致謝。這是其中之一。王鼎(1770——1840),陜西蒲城人。1825年(道光五年),任軍機大臣后任協(xié)辦大學士,1838年(道光十八年)又任東閣大學士,所以詩題中稱他為“蒲城相國”。
首聯(lián),開門見山,雙起,上句說王鼎,下句說自己。出于尊敬,不書其姓名。又,唐人李肇的《唐國史補》中說,“宰相呼為元老,或曰堂老”,故以“元老”稱代之。王鼎這時已七十余歲,“鬢已霜”當是寫實。其前特置“憂時”兩字,意謂王鼎的衰老并非自然的生理規(guī)律,而是操心時事所致。這兩字當中,存在著詩人對王鼎不少的敬意。詩人這時尚不到六十歲,也“發(fā)蒼蒼”了,亦應是“憂時”所致,只說“吾衰”,既是為了避免犯復,也是謙遜的表現(xiàn)。“蒼蒼”,斑白的樣子。
頷聯(lián),單承,拋開王鼎,只談自己,上句說對“遣戍”的態(tài)度,下句表述對朝廷的愿望。“余生”,剩余的人生,晚年。“投豺虎”,投往豺虎出沒的邊遠地區(qū),指被遣戍到新疆伊犁。“豈惜”,意謂不愛惜,是他對“投豺虎”的態(tài)度。這上句的意思是說:遣戍伊犁,沒有什么關(guān)系,我不會愛惜自己的晚年。詩人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詩中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下句的意思是說:朝廷大臣們集體策劃時,應當認真思考如何制服英國侵略者的問題。這里所說的““群”,不包括身在江湖的官吏,更不包括普通的老百姓。以“犬羊”稱代英國侵略者,含蔑視之意。頸聯(lián),緊承頷聯(lián),仍是只談自己,上句說對時局的擔心,下句表對君主的忠愛。“人事如棋”是比喻,“不定”是界定“如棋”的相似點。“渾”,全。這上句意謂朝廷在抗英問題上反復無常,使得時局變化不定,包含著詩人對時局的無限憂慮。惟其如此,所以詩人在上一聯(lián)中要特別強調(diào)“制犬羊”。這上句,有指責朝廷在抗英問題上決策失誤之意,作為一個遣戍之臣,恐怕他不能不有所顧慮,所以赴忙賡上這下句“君恩每飯總難忘”的表態(tài),以免招禍。當然,這下句并非純?yōu)楸kU而寫的門面語,也是他的真心話。
尾聯(lián),轉(zhuǎn)到王鼎,回抱起句。上句請王鼎珍保健康,下句希望王鼎能進一步被重用。“公”,指王鼎。“幸保千鈞重”,意謂請保護擔當著重大責任的身體,您的健康,便是大家的幸福。“千鈞”,極言其重。古時三十斤為一鈞。下句意謂還希望皇帝賜給您尚方寶劍。這是對王鼎的祝頌,也是詩人的期望。大概詩人認為,王鼎若能執(zhí)掌朝政,則“人事如棋渾不定”之局可以結(jié)束,“制犬羊”之策可以決定,正氣可得申張,奸佞可得懲處。“尚方”,本為秦、漢時主造皇室所用刀劍等兵器及玩好器物的官署名,后常稱皇帝御用的劍為“尚方劍”。劉基的《贈周宗道》詩:“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奸臟。”
這首詩雖然是為寬慰王鼎而寫,屬于應酬之作,但沒有歌功頌德之語,沒有虛浮客套之言,情真意實,字字全從肺腑中出,又毫不做作,毫不賣弄,而且主要表現(xiàn)的是自己不計個人安危禍福,關(guān)心時局變化的深刻的愛國思想,因此大不同于一般的應酬之作,而能句句動人。詩中“君恩每飯總難忘”的忠君思想,無可否認,是封建的觀念,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君主是國家的代表,因而他的忠君思想是與愛國思想密不可分的,所以不能簡單地橫加批判。
上一篇:任國緒《塞北》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張國風《壬戌清明作》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