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山亭柳 贈歌者》
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①花柳上,斗尖新。②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云。③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④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謾銷魂。⑤衷腸事,托何人?⑥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⑦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
【注釋】 ①西秦:今陜西一帶,古秦國。典出曹植《侍太子坐》:“歌者出西秦。”這里歌者也有可能確是西秦人,不是用典。賭博藝隨身:依靠自己隨身的一點技藝取勝于人,謀生度日。②花柳:花街柳巷,歌樓妓館。斗尖新:爭奇斗巧,競唱新聲,以爭取聽眾。尖新,語本《全唐詩》卷八百八十載射覆中子云:“近來好裹束,各自競尖新。”又敦煌曲《內家嬌》:“善別宮商,能調絲竹,歌令尖新。” ③念奴:唐玄宗時著名的歌妓。語本元稹《連昌宮詞》自注:“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另,王灼《碧雞漫志》卷五引《開元天寶遺事》:“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后以她的名字為詞牌名,即《念奴嬌》。高遏(e餓)行云:形容歌聲嘹亮,響入云霄,似乎可以遏止云的飄動。語本《列子·湯問》:“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究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④蜀錦纏頭:把蜀地的名產織錦作為賞賜歌舞者的費用。纏頭,語本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⑤咸京:秦都咸陽,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今咸陽市)。殘杯冷炙(zhi質):即殘羹剩飯。語本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酸辛。” 謾消魂,徒然傷心。⑥衷腸:衷情,心事。語本韓偓《天鑒》:“天鑒衷腸競不違。” ⑦見采:猶言被采取,被欣賞。陽春:古代楚國歌曲名,是較為高級的音樂。典出《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譯文】 有位歌女,家住西秦,年輕美貌有一身好本領。花街柳巷,歌樓酒家,爭奇斗巧唱新曲,方圓周圍一抹平,誰也唱她不贏。她是歌場一流人,有時巧學念奴的聲調,歌聲響入高高的云層。觀眾贈她蜀錦作纏頭。技藝不負辛勤人。
可是多年來,她在那咸陽道上獻技巧,舐富人的殘杯,吞闊佬的剩肴,滿懷幽怨徒然傷心。終身大事托何人?若能遇著知音者,愿意以身許,不怕苦,不厭煩,一遍一遍唱《陽春》。哎!你看她,在筵席上唱完一曲又落淚,總使羅巾拭眼角。
【集評】 現代·胡云翼:“這首詞寫一個紅歌女因年老色衰被上層社會的公子哥兒所遺棄而沒落的悲劇。”(《宋詞選》)臺灣·鄭騫:“此詞云‘西秦’‘咸京’,當是知永興軍時作,時同叔年逾六十,去國已久,難免抑郁。”(《詞選》,朱昆槐選注,鄭騫校訂)
加拿大·葉嘉瑩:“這首詞在晏殊詞中是一種變調,與他平時不為激言烈響的溫潤的風格頗有不同,因為這首詞表現了一種頗為激切的心情,這在晏殊詞中是一個例外。……以‘贈歌者’的題目,藝術地把自身與感情拉開一段距離,象演雙簧一樣,自己站在幕后,讓歌女站在臺前表演,自己濃烈的感情,變成歌女的臺詞抒發出去,傳達感染于人。”(《唐宋詞鑒賞辭典》)
【總案】 此詞應是詞人罷相后,輾轉遷徙永興軍時的作品,是作者情緒極為低落時創作的。無論詞里的女主人公是否實有其人,而謂女歌者形象中寓有詞人的主體性格,那是無可疑義的。詞人對老年歌女的同情,其實就是抒發他自己對現實的不滿情緒。晏殊決不是那種僅僅滿足于歌舞宴飲、吟風弄月的侍臣,他是有思想、有眼光的人。本詞一反《珠玉詞》的富貴氣象和閑雅清婉的主體風格而變得激越悲涼,因而更富于現實意義。
上一篇:蘇軾《定風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