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辛棄疾·水龍吟·甲辰歲為韓南澗尚書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②?長安父老,新亭
風景,可憐依舊! 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
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況
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③,而今
試看,風云奔走④。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
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⑤,為先生壽。
【注釋】 ①韓南澗:韓元吉 (1118—1183),字無咎,號南澗,許昌人。宋孝宗初年做過吏部尚書。興辦學校是他的政績之一。主張恢復中原。壽:祝酒。②經綸手: 治理國家的能手。③墮地:誕生。④風云奔走: 風云際會,政治上顯露頭角。⑤整頓乾坤: 乾坤指天下。
【鑒賞】 這首詞作于1184年,辛棄疾已南歸二十余年。雖長期閑置而赤心不改,即使在飲宴唱和的祝酒詞中,也破除陳套,念念不忘整頓乾坤之大業。
辛棄疾集學識、才氣于一身,出則 “收羅萬象”,入則 “馳騁百家”,胸中遂有萬卷之富,下筆乃隨心所欲。以經史百家任意驅策于筆下,故其作品用典之多也是突出特點之一。韓南澗出身世家,官至尚書,在詞壇亦負盛名。《花菴詞選》稱他 “政事文學為一代冠冕”。為這樣一位友人作的壽詞,采取用典的寫作手法,以典故來表達較為復雜、深厚的意義,豐富詞作的思想內容就很自然了。
首句 “渡江天馬”典出 《晉書》,以天馬渡江化為龍借指宋室南渡。緊接著問有幾人是治理國家的能手?既是反問,又是感嘆,強烈表達出詞人對國事的失望和憂憤。憂憤中,詞人想到淪陷的中原,遙想長安父老,定是引領盼望王師,一年年淚盡胡塵! 而南渡朝廷又是怎樣的作為呢?詞人使用了人們熟知的典故,通過對歷史的褒貶,反映自己堅持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新亭風景” 典出 《世說新語》,晉南渡后,士大夫們常在現南京市南的新亭聚會,坐在草地上宴飲,每當談到去國還鄉之痛,總是相視流淚,只有王導批評眾人不應作楚囚相對。“夷甫諸人”典出 《世說新語》,王衍字夷甫,是晉朝的清談家,沉陸即陸沉,指國土淪陷。《世說新語》記載桓溫的話,說 “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這些清談誤國之輩是不得不承擔責任的。詞人引用新亭、夷甫典故,顯然是以王衍及新亭諸人作為南宋統治者和社會上層人物的替身來痛斥他們不思進取,清談誤國的行為。而 “可憐依舊”、“幾曾回首” 又給這些典故畫上了濃烈的感情色彩,使詞人心憂如焚之情態宛然可見。辛棄疾是親身參與民族斗爭的一名戰士,詞對于他只是抒發性情的 “陶寫”之具,其 “意不在于作詞”,詞只是 “其氣之所充,蓄之所發”,他更關心的是恢復大業。他認為只有萬里征戰,為國家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真正是讀書人崇高的社會責任,但又有幾個讀書人真正承擔著這一重任呢?一句 “公知否”語重心長,流露出對韓南澗的理解、期望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下闋以 “文章山斗”、“風云奔走”、“桐陰”、“綠野”、“平泉”、“東山”贊美韓南澗的文才、家世、政治成就和高尚志趣。“文章山斗” 出自 《新唐書·韓愈傳》,學者仰慕韓愈如泰山北斗。“桐陰”出自 《直齋書錄解題》: 北宋有兩家韓氏望族,韓南澗家門前多種梧桐,被稱為 “桐木韓家”。“綠野” 出自 《唐書·裴度傳》,裴度不與當世同流合污,筑綠野堂,與白居易、劉禹錫等把酒論文。“平泉”為唐相李德裕的花園,以草木珍奇負盛名。“東山歌酒”出自 《晉書·謝安傳》:謝安寓居東山,放情丘壑。從下闋首句開始,詞人連用幾個典故,贊喻韓南澗文章受人景仰,出身望族名門,而今在政治上嶄露頭角,又如古代名相般志趣高潔,寄情山水。這幾句與 “幾人真是經綸手”遙相呼應,在對韓南澗的贊譽中,蘊含著對誤國之輩的譴責。此處典故鋪陳,似有溢美之嫌,但作為酬唱之作,倒也難免避俗。可貴的是末句一個急轉: 只等他年,完成恢復中原、統一國家的大業之后,那時再來開懷暢飲,為先生祝酒。結尾豪氣磅礴,一掃凡塵。既表現出對韓南澗的深切期望,更高唱出詞人自己渴望驅出異族統治,重振中華的豪情壯志。
這首詞作為酬唱之作,能夠破除陳套,斥責當權者誤國罪行,并以 “整頓乾坤” 的壯語作結,可謂 “不落俗套”。
文章作者:艾虹
上一篇:愛國詩詞《李清照·永遇樂》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