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歐陽修因上書為“慶歷新政”領袖范仲淹等被罷官外放鳴不平,遭到保守派的攻擊,被貶官滁州(今安徽滁縣)。三年后,移知揚州。皇祐元年(1049),又由揚州移知潁州(今安徽阜陽)。歐陽修深深地愛上了潁州,他說潁州“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思潁詩后序》)潁州城西號稱“十頃碧琉璃”的西湖,更是歐陽修留連之處,他曾為它寫下了著名的《采桑子》組詞《西湖念語》。所謂“念語”,又稱為“致語”或“樂語”,多用于酒宴演唱。我們現在要說的這首《采桑子》,就是這組詞的第一首。
這首詞是通過寫春日泛舟西湖,贊美西湖春光。
上片直寫西湖春光。起句說:用短短的木漿劃著輕便的小舟游西湖很好。它點明了題意,自然也引起讀者了解“西湖好”的具體內容的愿望。詞接著寫在船上看到的是: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綠水和兩岸長堤上茂盛的芳草。綠水、芳草是春天的象征,是西湖吸引游人之處。還有那遠處傳來的隱隱約約的笙歌聲,伴隨著短棹輕舟蕩漾。這是船上聽到的,也是別有情趣的。這又進一步寫出西湖迷人之處。以上短短四句,二十二個字,把西湖的美好春光寫得有聲有色,動人心弦。
下片寫湖上行舟。與上片似斷仍續,使詞跌宕有致。湖上風平浪靜,水面像琉璃一樣地明亮、光滑。這湖上的一切使人陶醉了,連船的移動也不覺得。是船過處蕩起的微波細浪驚動了沙洲上的水禽,他們拍著翅膀掠岸向遠方飛去。自然,這也才驚醒了船上的詞人。這是乘船游湖的紀實,也是西湖自然風光的續筆。同時它和上片所說的“隱隱笙歌”聲一起,也襯托出了湖上的寂謐。
整首詞沒有用濃彩重筆,沒有刻意雕飾,而是通過清新自然的描繪,把潁州西湖春天多姿多采的自然風光和幽靜的環境呈現給讀者。盡管,隨著時光的流逝和自然變化,今天,潁州西湖已經不存在了,但是,歐陽修這首詞并不因此而減色,它仍然具有使我們為之神往的魅力。
上一篇:詩經《遵大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采桑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