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文天祥·金陵驛·二首·正氣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①。單扉低小,白間短窄②,汗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 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 涂泥半朝③,蒸漚歷瀾④,時則為土氣; 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 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 倉腐寄頓⑤,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 駢肩雜遝⑥,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 或圊溷⑦,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侵沴鮮不為厲⑧。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于茲二年矣,無恙,是殆有養致然⑨。然爾亦安知其所養何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⑩?!北藲庥衅?,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 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 《正氣歌》 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11)
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12)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13)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14)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15)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16)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17)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18)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19)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20)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21)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22)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23)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24)
嗟余遘陽九,隸也實不力。(25)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26)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27)
陰房闃鬼火,春院閟天黑。(28)
牛驥同一阜,雞棲鳳凰食。(29)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30)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31)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32)
豈有他謬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33)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注釋】 ①尋: 古時以八尺為一尋。②白間: 指窗。③半朝: 一說 “朝” 即宮室,此處指房屋,半朝即半個屋子。一說疑當為 “潮”,即潮濕意。未詳孰是。④蒸漚歷瀾:謂東西長久浸泡在水中而發出腐臭的氣味。⑤倉腐: 倉庫里腐爛的糧食。寄頓: 貯存。⑥雜遝 (ta): 多而雜亂的樣子。⑦圊溷 (qinghun): 廁所。⑧侵沴 (li): 惡氣侵人。厲: 疾病。⑨是殆有養致然: 殆,大約;養,修養,即正氣; 致然,使然。全句意謂這大約是保養有正氣所使然吧。⑩此句出自 《孟子·公孫丑》。(11)流形:不同品類的事物,即下文所謂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以及人類。(12)蒼冥: 即天地。孟子所謂 “塞于天地之間”乃此句意之所本。(13)皇路: 國步、政局。清夷:清平、太平?!昂汀本洌?蘊蓄著的和美之氣在政事修明的朝廷得到顯露。(14)丹青: 圖畫。古代帝王常將有功之臣的肖像、事跡命畫工畫出來以昭示后世。(15)“在齊”句:太史,史官; 簡,史官記事的竹片。春秋時,齊國大臣崔杼殺齊君,太史據實直書于簡冊,被殺; 他的兩個弟弟被召續寫,仍堅持不改,又被殺;太史的另一個弟弟繼續如此,崔杼無法,作罷?!霸跁x”句: 春秋時,晉靈公被大夫趙盾的族侄趙穿殺害,趙盾未加懲處,史官董狐認為咎在趙盾,遂在史冊上記下 “趙盾弒其君”。(16)“在秦”句: 張良祖上累世相韓,韓為秦滅,張良曾遣力士于博浪沙椎擊秦始皇,以為韓復仇,但事未成?!霸跐h”句: 即 “蘇武牧羊” 的故事。(17)“為嚴”句: 東漢末年劉璋部將嚴顏守巴陵郡,張飛破城俘嚴并勸其投降劉備,嚴云:“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薄盀轱本洌?嵇紹,嵇康之子,官侍中,晉惠帝時皇室內閧,侍衛皆散,嵇紹以身護帝被殺,血濺帝衣。事后,有人要洗血衣,惠帝說: “此嵇侍中血,勿洗?!?18)“為張”句:唐玄宗時,張巡為睢陽太守,安祿山叛亂攻城,巡每上陣督戰必大呼,以致目裂齒碎。城破被俘,拒不投降,罵賊而死?!盀轭仭本洌?唐玄宗時,顏杲卿為常山太守,安史亂中城陷被俘,因拒降罵賊,被斷舌而死。(19)遼東帽: 東漢末年名士管寧避亂遼東,常著黑帽布衣,安貧講學,多次拒絕朝廷征聘。(20)出師表: 諸葛亮出師伐魏時,上表蜀主劉禪,表白自己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的忠貞之情,為傳世名文。(21)渡江楫: 楫,船槳。東晉愛國志士祖逖率兵北伐,渡長江時,擊槳發誓北定中原,后戰功卓著,盡收河東失地。(22)擊賊笏 (hu): 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所執的手板。唐德宗時,朱泚叛亂稱帝,召段秀實議事,段大罵朱泚并以笏擊朱泚頭。(23)地維: 古人相信地是方的,四角有四根柱子撐著,即 “地維”。天柱: 古人傳說,天有八山為柱,或說昆侖山有銅柱擎天,是為 “天柱”。(24)三綱: 儒家的倫理觀,即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25)遘 (gou) 陽九:遘,遭逢意。陽九,即所謂 “百六陽九”,古人指災難年頭,厄運意。“隸也”句: 此句頗多歧見,一說“隸”為 “賤臣”之意,乃文天祥謙稱自責,無力挽回敗局; 一說乃文天祥指責誤國的權奸不為國盡力,以釀成敗局。未詳孰是。(26)“楚囚”句: 春秋時,楚人為敵國俘獲成囚,但堅持戴著楚國式的帽子,以示不忘故國。(27)鼎鑊: 大鍋,古代用以烹人的酷刑。飴: 糖漿。(28)陰房: 陰暗的居室,此處指牢房。闃 (qu): 幽暗、寂靜意。閟(bi): 關閉意。(29)“牛驥”句: 牛和駿馬同處一槽,意謂賢愚不分。阜 (zao),木槽。“雞棲”句:雞與鳳凰同窩共食,意謂賢愚不分。(30)分: 料定意。瘠: 枯骨。(31)沴: 病害。辟易: 退避意。(32)沮洳 (juru) 場:低下陰濕的地方。(33)典型: 榜樣,楷模,即上句的 “哲人”。夙昔: 從前、過去。
【鑒賞】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 (1279) 10月,文天祥被押解至燕京,囚禁獄中; 至元十九年12月9日 (1283年1月9日)被殺害于燕京柴市,其間獄中生活三年有余。這首傳唱千古的 《正氣歌》,是作者入獄兩年后的作品。詩前的序言概述了作者在獄中所過的非人生活,遭受七種穢惡之氣的侵襲,稱由于他胸懷 “浩然之氣”,以一敵七,戰而勝之,終于無病無災地生存下來。這種浩然之氣 “乃天地之正氣”,此即詩名 《正氣歌》的由來。
《正氣歌》為五言古體詩,全詩共六十句,可分前后兩部分。前部分從開頭至 “道義為之根”共三十四句,放言歌贊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前十句指出“正氣”無所不在,山川河岳、日月星辰等自然之物是正氣所賦于的形體,人類的浩然之氣是正氣所賦予的精神內容。中間十六句列舉了歷史上十二位氣節之士的行跡,以為上說的佐證。后面八句總論 “正氣” 乃天地的支柱、德行的根本,人們養成此種正氣,就能超然于物表,置生死于度外。詩的后面部分描述作者的牢獄生活,并宣稱正是這種浩然正氣,使他能以先哲昔賢為楷模,經受住了肉體的痛苦、精神的折磨,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全詩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現實、從精神到實踐,歌頌正氣的無比威力,章法謹嚴,結構縝密。
《正氣歌》是一首對人的精神力量的頌歌,其中包含了一個重大的思想內容,即愛國主義、民族尊嚴的巨大精神力量塑造了一個忠貞不渝的壯美人格。尤其是它以五古長調、情理兼備地正面歌頌這種精神力量,更為難能可貴,在中國詩史上堪稱罕與倫匹的杰作。
文天祥入獄以后, 上自元世祖忽必烈、 丞相李羅、 南宋的投降皇帝趙?以及降官們紛紛前來勸降,勸告、威逼、利誘、迫害,無所不用其極。這時文天祥面前有兩條路: 一條是投降,這樣不但眼前的諸般痛苦頓時消解,家人團聚、高官厚祿亦唾手可得; 一條是堅貞不屈,斗爭到底,結果是必死無疑。文天祥選擇了后者,支持他的就是“凜烈萬古存” 的精神力量。有了這種精神,他藐視敵人的卑劣手段,坦然地面對死神,高唱出 “鼎鑊甘如始,求之不可得”、“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這樣昂揚奮發、無憂無畏的詩句。詩中把“正氣”無限擴張,確實表現了作者的唯心觀點,所列舉的歷史人物并不都值得褒揚,這是文天祥其人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縱觀全詩,它著眼的是社會,是人的精神境界,而且不是泛泛而論,而是從現實出發,歌頌在國家、民族危難之秋所表現的高風亮節。所以,“時窮節乃見”方是全詩的警策,文天祥愛國主義思想的精髓。文天祥這種重名節而輕得失的思想,并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這和他從小所受的教育以及長期出生入死的斗爭生活的磨煉密不可分。他曾自述“兒時愛讀忠臣傳”,歷史上忠臣義士的形象在他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子,追慕忠臣、歌頌英烈是他詩作中常見的篇章,并常以此自勵,如 “慷慨為烈士,從容為圣賢”、“我生不辰逢百罹,求仁得仁尚何語”之類的詩句,在他的詩作中屢見不鮮。他所追求的人生價值是在他死后的墓碑上鐫刻著“宋故忠臣墓” 的字樣。他用自己的頭顱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正氣歌》的藝術風格也是頗為獨特的。這是一首述志詩,義正辭嚴,凝練莊重,無意于雕琢藻飾,正如他自己曾經說過的 “丈夫開口即見膽”。但是,讀來并不感到枯燥、滯礙,相反卻親切動人。原因在于本詩在說理述志中充滿了熾烈的感情,以其剛烈、壯美的藝術魅力感染著讀者。其次,從技巧上看,全詩三次換韻,列舉歷史人物的十六句詩也三次變換句法,于整飭中見變化,于莊重中見靈活,讀來鏗鏘有致。詩中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以及結尾處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等句,均是內容豐富、含蓄雋永的形象化語言,令人回味,發人遐思。
《正氣歌》是文天祥用一腔熱血凝成的詩篇,他那“時窮節乃見” 的耿耿情懷,人生價值的特殊視角,曾經激勵過后世無數的愛國志士、民族英雄。
文章作者:張隆高
上一篇:愛國詩詞《劉光第·夢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李清照·永遇樂》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