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zhuǎn)夕暉, 孤云飄泊復(fù)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 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 化作啼鵑帶血歸。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就是今天的南京,四年前被元軍占領(lǐng)。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北上,在這里逗留了兩個月又十二天,這首詩是亡國舊臣對故國的無限眷念之作。
對于金陵,最使詩人觸目驚心的無過于昔日行宮的變化了,落筆就說夕陽斜照在青草掩合的離宮上,看到這一片無人管理的荒涼景象,更使人感到自己如“孤云”一樣,飄泊無依,這顯然是指無國可奔、無家可歸。這開頭兩句,雙管齊下,離宮的荒涼和自身的飄泊一并提出,互相映襯,更見深沉。 一個“轉(zhuǎn)”字,把詩人對故國遺跡久久凝望,苦苦深思,牽動情懷,目不忍睹,心不忍離的情景,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出來。
第二聯(lián)把視野展開,總覽金陵全貌,用極其概括的話說出元軍占領(lǐng)后,“山河風景元無異”,但是“城郭人民半已非”。人民正在異族鐵蹄下遭受著蹂躪。
正是在這種心情下看到滿地蘆花,時已深秋,更感到自己這一生已經(jīng)遲暮,再要有所作為是十分困難了。劉禹錫當年感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原來宋朝臣民家的燕子如今“傍誰飛”呢?飛入元軍貴族之家呢,還是找不到舊主而彷徨徘徊?江山易主之悲,催人淚下。
這一聯(lián)的景物描寫“蘆花”、“燕子”和第一聯(lián)中的“孤云”一樣,都用擬人手法,移人情于物象,這些東西都染上了詩人的處境、感受、心理狀態(tài)的色彩,這就使我們深深地感到整個古都金陵,也就是故國的山河風景、城郭人民,都在飲泣吞聲,與詩人血淚同流。
結(jié)聯(lián)愛國之情,摯切深沉。這一次是與“江南路”,也就是與祖國訣別了,不投降就不可能生還,然而頭可斷、血可流,“鼎鑊甘如飴”(《正氣歌》),一片忠心永不移,那么就只能“化作啼鵑帶血歸”了。這一句用古蜀國望帝杜宇魂化杜鵑的典故,說自己是“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揚子江》),即使死了,魂也要化作杜鵑,每到早春二月,飛歸南方,為故國哀啼,如杜鵑一樣一直啼到嘔血為止。這種死而不忘故國的深情,極其沉痛而悲壯。
借用典故是這首詩的顯著藝術(shù)特點,這些典故就金陵的衰敗感嘆世事滄桑,以懷念先王故土寄托亡國之痛,同時,這些典故又與冷落凄涼的景物融合在一起,渲染了沉重地籠罩全詩的悲愴氣氛,給人一種悲壯之美。
上一篇:《金銅仙人辭漢歌·李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錦瑟·李商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