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趙洪林
百尺高臺勃勃州, 大刀長戟漢諸侯。
征鴻過盡邊云闊, 戰馬閑來塞草秋。
國計已推肝膽許, 家財不為子孫謀。
仍聞隴蜀由多事, 深喜將軍未白頭。
西北之行,邊關的所見所聞,觸發了詩人的靈感,使他得以創作了一系列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詩歌。這首《夏州胡常侍》,據清康熙張瓚瑞本,前面尚有“贈”字,當是寫給夏州胡常侍的。胡常侍其人,已不可考,據推測可能是詩人游歷夏州時結識的友人。而此詩可能是當時或過后的贈答之作。
百尺高臺,是形容夏州城樓的雄偉。勃勃,既可視為形容城樓挺拔壯偉,同時又暗含一段史實。晉朝時,赫連勃勃稱夏王,筑統萬城都之,后為魏所滅,改名夏州。作者身在夏州,自然會聯想到當年赫連勃勃雄踞一方的霸業。“大刀長戟漢諸侯”,講歷史上守衛邊關的將士,大刀長戟,嚴陣以待。漢諸侯之漢,代指唐朝。“諸侯”,指守邊的將帥。正是他們在邊關浴血奮戰,保衛疆士,才換得全境的安定。“征鴻過盡邊云闊,戰馬閑來塞草秋。”描寫的是一幅和平安靜的景象:天空里飛翔著遠征的鴻雁,地上徜徉著悠閑的戰馬。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里,一切都安寧、祥和。這種環境的造成,完全仰賴于那些以身許國的邊關將士。他們,心里裝的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平安,完全沒有謀一己的私利,去為兒孫后代聚斂財富。作者這里對邊關將士寄予了深深的贊美和由衷的欽敬。尾聯二句,透過邊塞的平靜,作者又看到了不平靜的一面:“仍聞隴蜀由多事,深喜將軍未白頭”。常侍本是文官,但胡常侍看來戍邊已久,應該是文武雙全的了。有這樣能文能武的官員鎮守邊關,安定就有了保證。值得詩人慶幸和信任的是,將軍風華正茂,馬上能揮劍斬將,馬下能運筆草書露布。同樣,在字里行間,寄托著詩人的贊賞和祝福。
羅隱的詩,由于他懷才不遇的特殊經歷,因此多憤懣指斥之作,常常自傷懷抱,感嘆不遇。這首《夏州胡常侍》卻一改往日詩風,寫得蒼涼悲壯、氣勢不凡。筆端流露出對將士深深的贊許和系念,而在心頭,奔涌著對祖國山河深沉的愛。這兩種情感是統一的。正由于此,詩太才把最美好的情感化成雋美的詩行,獻給那些戍邊守土的將士。
明人胡震亨在《唐音癸》中曾說:“羅昭諫酣情飽墨,出之幾不可了,未少佳篇,奈為浮渲所掩。然論筆材,自在偽國諸吟流上。”綜觀羅隱的詩,這個評價是比較公允的。
上一篇:王達津《夏夜與季平蕭氏臺聽濤追話舊事作》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黃墨谷《夏日絕句》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