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張元幹·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雨急云飛,驚散暮鴉,微弄涼月。誰家疏柳低迷①,
幾點流螢明滅。夜帆風駛,滿湖煙水蒼茫,菰蒲零
亂秋聲咽。夢斷酒醒時,倚危檣清絕②。心折③,
長庚光怒④,群盜縱橫,逆胡猖獗⑤。欲挽天河,一
洗中原膏血⑥。兩宮何處⑦?塞垣只隔長江⑧,唾壺空
擊悲歌缺⑨。萬里想龍沙⑩,泣孤臣吳越(11)。
【注釋】 ①低迷:搖動與模糊不清的樣子。②危檣(qiang):船上高聳的桅桿。③心折:心被摧折,形容傷心到極點。④長庚: 即太白金星。古人認為金星主刀兵之事。⑤逆胡: 指金。⑥天河:銀河。杜甫《洗兵馬》詩: “安得壯士挽天河,洗盡甲兵長不用。”⑦兩宮: 指被金人擄走的宋徽宗,宋欽宗。⑧塞垣: 指邊界。⑨“唾壺”句: 《世說新語·豪爽》記載,王處仲每次喝酒之后,便吟詠曹操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邊詠邊用如意敲打唾壺,把壺口敲得滿是缺痕。⑩龍沙: 泛指西北邊遠和沙漠地區,此指徽、欽二宗被金人關押之處。(11)孤臣:失勢無援的臣下。吳越: 今江浙一帶,為南宋王朝中心地區。
【鑒賞】 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下,攻陷汴京,擄走宋徽宗與宋欽宗,北宋滅亡,中原淪陷。宋高宗趙構在南京 (今河南商丘) 被擁立為帝,改元建炎,起用抗戰派首領李綱為宰相。但只有七十五天,高宗與投降派官僚便罷了李綱的宰相職務,并殺了請愿的太學生陳東等人。不久,高宗小朝廷南逃到揚州。建炎三年(1129),金兵奔襲揚州,高宗匆忙逃過長江,到杭州,長江以北的大好山河完全淪于敵手。后來,金兵渡江南下,在韓世忠、岳飛等人的打擊下才不得不敗退北撤。宋高宗終于在杭州 (臨安) 確立了偏安的南宋王朝。張元斡這首詞便是作于建炎三年 (干支紀年是己酉年)秋天,抒寫乘船經過吳興 (今浙江湖州市)時的感觸。
詞上闋主要寫景: 秋夜行船所見的自然風光。在一陣急雨過后,受驚的暮鴉在清冷的月光中無力地飛動,不敢歸巢安息; 岸上有一排稀疏朦朧的柳影,閃爍著幾點流螢; 船邊煙水茫茫,被吹得零亂的菰蒲發出凄涼的瑟瑟聲。這是一幅色彩陰暗、情調凄涼的畫面。詩人面對此景,夢斷酒醒,凄清到了極點。
下闋主要是抒情議論。詩人抬頭望見長庚星閃閃發光,聯想到國難國恥,心都碎了。當時,金人氣焰猖狂: 幾年前擄走徽欽二帝,現在又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好河山,長江竟成了國家的邊界。自己和抗戰派人士則受到壓抑,只能悲歌哭泣,無力挽救天下,洗雪國恥。“群盜猖獗”,有兩種解釋: 一種解釋認為群盜指賣國求榮甘當金人走狗的漢奸與投降派,如黃潛善、劉豫之流; 一種解釋認為 “群盜”是反語,指被投降派誣蔑為 “盜”的風起云涌的抗金義兵。兩種解釋都認為 “群盜縱橫,逆胡猖獗”是對當時形勢的高度概括。“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則是全詞的主旋律,集中體現了抗戰派和廣大人民的愿望:收復中原,洗雪國恥,拯救水深火熱中的民眾。詞最后兩句,將 “愛國” 與“忠君”結合在一起,是當時的時代環境使然。
這首詞是最早反映抗金斗爭的愛國詞之一。它反映了那個特定的時代面貌,抒發了愛國士大夫的滿腔悲憤,具有不可忽視的認識作用與教育作用。在寫法上最成功之處是情景交融: 上闋所寫的凄涼暗淡的景物,既包含著作者悲涼抑郁的感情,又暗寓著動蕩危亡的政治局面; 下闋提到的 “長庚”、“天河”,也是作者抬頭所見的空中星宿,作者由此展開聯想,進行議論和抒情,寫出了自己的滿腔悲憤與豪情壯志。
文章作者:陳蒲清
上一篇:愛國詩詞《汪藻·己酉亂后寄常州使君侄》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郭化若·戎余寄閩中父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