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李叔同·金縷曲·披發佯狂走》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披發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株衰柳。破碎
河山誰收拾,零落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行
矣臨流重太息①,說相思刻骨雙紅豆②。愁黯黯,濃
于酒。漾情不斷淞波溜③。恨年年,絮飄萍泊④,
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聽匣
底蒼龍狂吼⑤。長夜西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
剖⑥。是祖國,忍孤負?
【注釋】 ①太息: 深長而大聲地嘆氣。《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②雙紅豆: 紅豆,古人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王維 《相思》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雙紅豆,言極度相思。③淞波: 吳淞口的波濤,這里指代上海。④萍泊: 萍,浮萍,浮生在水面的一種植物,常喻人行蹤不定。杜甫 《又呈竇使君》詩: “相看萬里客,同是一浮萍。”萍泊,言自己如浮萍一般無停泊之處。⑤蒼龍: 太歲星,舊時以為兇神,這里喻鋒利之劍。⑥群生: 眾生,一切生物。曹植 《喜雨》詩:“天覆何彌廣,苞育此群生。”這里指百姓。
【鑒賞】 1905年,李叔同母死,他無牽無掛,決定去日本留學。臨行前,告別諸友,作 《金縷曲》詞,以抒懷言志。前半闋抒出國留學之情,后半闋言濟民報國之志。
詞的開頭,先寫自己 “披發佯狂走”,出國留學的原因,是因為眼見祖國山河破碎,無人收拾。莽莽中原,只剩得 “暮鴉啼徹”,衰柳依稀,“西風依舊”,因而使許多像他那樣出國尋真理的“離人消瘦”! 接著寫離別之情: 行期臨近,對祖國的相思和離愁之感,“濃于酒”! 后半闋先寫自己的離情如吳淞口的波濤,蕩漾不已! 但自己還是下定決心,離它 “溜”去! 再回顧自己二十年的人生,如柳絮浮萍,年年飄泊,“遮難回首”! 原來李叔同的父親是天津有名的銀行家,其母為父之五姨太。他出生時,父已七十二歲,不久即去世。家庭隨之生變,母親只好帶著他南遷上海。他在上海南洋中學讀書奉母時,才情橫溢,風度翩翩。當時上海文壇有著名的滬學會,他應該會征文,名列第一。從此,他為上海名人器重,交游日廣,終以“才子” 馳名于上海。對這段經歷,他如何看待呢?“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他認為那是書生之氣,不切實際的空談! 現在,匣底的利劍在呼喚他,要他去殺敵報國。于是,他長夜不眠,想到濟蒼生于水火,救國家于危難,只有忍辱負重,披肝裂膽,在所不惜!
全詞寫景抒情,敘事言志,渾然一體,激蕩著一股浩然正氣和愛國熱情!
文章作者:丁樵
上一篇:愛國詩詞《郭沫若·抗日抒懷二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周實·擬決絕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