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姜夔·揚州慢》姜 夔
姜 夔
淳熙丙申至日①,予過維揚。夜雪初霽②,薺麥彌望③。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④。
淮左名都⑤,竹西佳處⑥,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⑦,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⑧,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⑨,青樓夢好⑩,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11),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注釋 ①淳熙丙申: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②霽:雨雪停止,云霧散開。③彌望:滿眼。④千巖老人:蕭德藻的號。⑤淮左:淮揚一帶,宋置淮南東路,亦稱淮左。⑥竹西佳處: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敝裎鳎っ趽P州東蜀崗上禪智寺前。⑦春風十里:唐代杜牧《贈別二首》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雹喽爬桑褐竿硖圃娙硕拍?。⑨豆蔻詞工:杜牧《贈別二首》詩:“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⑩青樓夢好: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留得青樓薄幸名?!?11)二十四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睋蚶ā堆a筆談》,二十四橋指揚州很有名的二十四座橋,而據李斗《揚州畫舫錄》,二十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
鑒賞 姜夔少以詞名,精通音律,能自制曲,常常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音律,這是對于詞的形式的大膽創新。《揚州慢》就是姜夔自度之曲,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其時他經過揚州,看到這座昔日無限繁華的城市因為戰亂而滿目瘡痍,心中引發無盡悲涼,因此滿懷凄愴地寫下了這首慢詞。
“黍離之悲”也許是姜夔能夠獻給揚州的最真切的感情了,當昔日的繁華被戰火焚盡,當歌舞升平被哀鴻遍野取代,他能做的只能是哀嘆和痛惜。“夜雪初霽,薺麥彌望”,眼前所見的景象,讓他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東周,周大夫經過故宗廟宗室,見昔日宮殿盡為禾黍,感慨周室之顛覆,不忍離去,而作《黍離》之詩,作者此時的心情和古人是何其相似。
詞的上闋寫他經過揚州城的所見所聞。
“名都”點明了揚州在淮揚一帶的地位的重要性,“佳處”則點明竹西亭又是揚州城中的著名古跡。就是這么一座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名城,給了人無限美好的遐想,所以初次經過揚州,便忍不住要“解鞍少駐初程”。開篇即寫揚州與竹西的繁華與美麗,正是為下文寫它的破落與荒涼作鋪墊,以形成鮮明的對比。
沙汀叢樹圖 【宋】 惠崇 遼寧省博物館藏
春風十里的揚州,在杜牧筆下是如此千嬌百媚、風情萬種,然而此時卻完全是另外一幅情景。亭臺樓閣都荒蕪了,一路行來,只有青青的薺麥映入眼簾。春風十里何時才能再見,它留下的只是記憶中的盛景,而眼前的薺麥只能讓人想起“彼黍離離”的慨嘆,繁華瞬間化為塵土,這是多么深的悲哀。
揚州之所以發生這么大的變化,轉折點就在于金人的南侵。高宗建炎三年,金人初犯揚州,大肆劫掠,時在姜夔作此詞前四十余年,其后紹興三十一年、隆興二年,淮南皆曾被侵,則在此詞前十余年。這首詞描寫的就是金人入侵淮揚后留下的破落場景。在作者眼里,廢棄的城池與高大的樹木仿佛都有了人格特征、人的感情,它們對那場戰爭厭惡到了極點,而不愿意開口說起,更不用說那遭受金人鐵蹄蹂躪的百姓了,他們對于戰爭的創傷更是有著切膚之痛。詞到這里沉痛到了極點。
接著宕開一筆,描寫在揚州城里的所聞。時間已漸近黃昏,不知從何處傳來戍角之聲,在空城里響起,顯得格外凄清、悲涼。“寒”本來用來形容氣候,是人的觸覺的感受,然而這里卻用來形容聲音,寫人的聽覺,孤獨、清寂的心境再也無所逃逸。
下闋寫在揚州的心情和感慨。
唐代詩人杜牧曾在揚州任職兩年,寫下“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與“十年一覺揚州夢,留得青樓薄幸名”等這樣工巧精美、情深意濃的詩句。這些詩記載著揚州昔日的歌舞繁華,記錄了它曾經的輝煌。然而詞人不無沉痛地想到,如果今天杜牧故地重游,看到歷經戰火的揚州一派凋敝荒涼的景象,那該是多么吃驚啊,繁榮與殘破的對比,昨日與今天的落差,都蘊藏在“須驚”二字之中。想象中杜牧的心境其實也是詞人的心境,震驚與悲哀令他無法用輕盈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黍離之悲”的意味進一步深化。
今日的揚州城已經面目全非了,余下的只有杜牧詩中曾寫到的二十四橋仍然保留著原來的風貌。月明之夜,玉人吹簫的美好傳說已經全然消失了蹤跡。橋下蕩漾的水波中,只有一彎冷月映照在水面,凄清無聲?!袄湓聼o聲”,看似無理,其實更進一步襯托出環境的冷寂,自然地流露出對往昔的懷念及對今日的感慨。
卒章以橋邊紅藥的無情反襯人的難以忘情。唐岑參曾有詩云“庭樹不知人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山房春事》),表達了風景不殊而人事全非的失落。這里寫紅藥,亦有異曲同工之妙。那橋邊的紅藥年年自開自落,如今卻無人欣賞,或是無心欣賞了,這里用昔日繁華的痕跡來增強物是人非、山河變異的悲傷感情,可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常迎春)
集評 清·許昂霄:“‘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瘬P州府城東北有竹西亭,故杜牧詩云:‘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豆蔻梢頭二月初’及‘十年一覺揚州夢,嬴得青樓薄幸名’,皆牧之句。”(《詞綜偶評》)
清· 先著:“‘無奈苕溪月,又喚我扁舟東下’,是‘喚’字著力;‘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是‘蕩’字著力。所謂一字得力,通首光彩,非煉字不能然,煉亦未易到。”(《詞潔輯評》卷四)
鏈接 《揚州慢》詞牌。《揚州慢》是南宋詞人姜夔的自度曲。本詞就是這一詞牌的創始之作和代表作之一。定格為雙調,九十八字,上下片均四平韻。清代詞人查慎行易其名曰《郎州慢》。
姜夔與蕭德藻。姜夔三十多歲時,在長沙結識詩人蕭德藻(號千巖老人),其卓特的文才深受蕭氏的賞識,蕭氏便把侄女嫁給了姜夔。自此之后,姜夔遂依蕭德藻寓居于湖州(今屬浙江),卜居弁山白石洞下,此便是姜夔白石之號的來歷。經蕭德藻介紹,姜夔以詩謁見著名詩人楊萬里,楊萬里稱其“于文無所不工”,并介紹他拜會范成大。姜夔自此同一些名重一時的詩人結成翰墨交誼,不斷往來于湖州、杭州、蘇州、金陵、合肥等地。紹熙二年(1191),他冒雪赴蘇州石湖別墅訪范成大,應約寫成《暗香》《疏影》兩首傳世名作。
上一篇:《兩宋詞·劉辰翁·憶秦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唐宋五代詞·顧敻·楊柳枝》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