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迺賢·追挽完者都元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日本狂奴擾浙東,將軍聞變氣如虹。
沙頭列陣烽煙黑,夜戰鏖兵海水紅。
觱篥按歌吹落月,髑髏盛酒醉西風。①
何時盡伐南山竹,細寫當年殺賊功。
【注釋】 ①觱篥(bili): 亦作篳篥,又名笳管。簧管樂器,以竹為管,上開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蘆制的哨子,漢代起源于西域龜茲城國 (今新疆庫車一帶)。髑髏(dulou):死人的頭骨,骷髏。
【鑒賞】 此詩描述和贊頌了元朝大德年間 (1297以后)元兵在浙江東部四明山抗日之戰績。據 《元史·日本志》記載,當時元每遣使持書往日本,或 “不得要領而歸”,或 “拒而不納”,或 “殺國使”,日本統治者傲慢而兇頑。至元(1264—1294) 年間,日本海寇常犯浙江沿海,元將完者都曾多次帶兵入浙,掃蕩沿海日寇,聲震東南。據查,元兵抗日,自至元初到大德初,前后共三十余年,其中至元初的十余年間戰斗尤為激烈。完者都于大德二年 (1298) 卒于四明山戰役,享年五十九歲。作者生于1309年,即完者都犧牲時詩人尚未出生,故詩題為 “追挽”,即此詩應作于四明山戰役二十余年后,但確也表現了詩人對抗倭愛國將領的崇敬之情,并在我國文學史上留下的可能是最早的抗日詩章。
在詩中,詩人滿懷激情,先寫完者都將軍聽說 “日本狂奴擾浙東” 的消息后,義憤填膺,豪氣如虹的愛國激情。次敘完者都在抗倭戰爭中的戰功。“沙頭列陣” 與 “夜戰鏖兵”寫出完者都的勇猛與機智; “烽煙黑” 與 “海水紅” 展現了戰斗之激烈與殘酷。再寫將士們慶祝抗倭戰爭的勝利。深夜,戰士們笳管長吹,載歌載舞,直至月落; 將領們以敵的頭骨當酒杯,大飲慶功酒,醉臥西風。最后,是作者對完者都將軍的贊美: 何時伐盡南山之竹來細寫將軍抗倭殺賊之功呢?
全詩語言自然,對仗工穩,感情充沛,格調高昂,既有對日本海寇的憤恨,又充滿對抗倭殺賊英雄的贊頌,充分表現了元代人民抗擊日寇的愛國主義豪情。
文章作者:丁樵
上一篇:愛國詩詞《寧調元·述感四什二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李商隱·重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