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窗外月影移,
落魄蘇秦不第歸。
黃金百兩分文去,
西廊叫妻不下機。
告哥嫂嫂不為炊,
爹娘打罵真無計。
去投井三叔救回,
發奮起刺股懸錐。
招賢魏國身榮貴,
說君王六國從區都丞相。
衣錦回歸,
威風凜凜人人畏。
——清·無名氏輯《新鐫南北時尚絲弦小曲》
這是篇以蘇秦的歷史故事為題材的敘事體民歌。
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字季子。師鬼谷子習縱橫家言。出游數年,裘敝金盡,落泊而歸。正在織布的妻子不下機迎接他,嫂嫂不給他燒飯,父母辱罵他。于是他發奮讀書,夜間打瞌睡,便引錐刺股。后他奉燕王命入齊,從事反間活動,使齊疲于對外戰爭,以便攻齊復仇。齊湣王末年,他被任為齊相。秦昭王約齊湣王并稱東西帝,他勸說齊王取消帝號,和趙國李兌一起約五國攻秦,趙奉他為武安君。五國合縱攻秦,乘機攻滅宋國。后燕將樂毅聯合五國大舉攻齊,他的反間活動敗露,被車裂而死。詳見《史記·蘇秦列傳》。
宋元以來,不斷有以蘇秦的歷史故事編為戲劇劇本演唱的。如宋元南戲有《蘇秦衣錦還鄉》(據明代徐渭的《南詞敘錄》,原劇本佚)。元末明初有蘇復之的《金印記》傳奇,劇本有明刊本,《古本戲曲叢刊》據以影印。明代高一葦又改編為《金印合縱記》傳奇,一名《黑貂裘》,有明刊本,《古本戲曲叢刊》據以影印。元或明初還有無名氏的《凍蘇秦衣錦還鄉》雜劇,見于明初臧晉叔編的《元曲選》。近代不少劇種都有以此為題材的改編本演出,有稱《蘇秦還鄉》、《衣錦還鄉》、《黃金印》,等等。
這首民歌顯然是據元明戲曲改寫的。不同的是,在民歌中更加突出了蘇秦做官之前和之后世態炎涼的對比。如在《凍蘇秦衣錦還鄉》雜劇劇本中,當蘇秦落泊回家受到羞辱再度出走后,又寫他的父母兄嫂妻子如何后悔,并設法追尋他回來;把他到秦國受到秦相張儀的羞辱,寫成是“張儀用智”,有意激發他立志自強,最后以合家大團圓結尾。而在這首民歌中則刪去了這些情節,僅寫“落魄蘇秦不第歸”,如何受到家人的歧視和虐待,跟他以后“招賢魏國身榮貴,衣錦回歸”時作鮮明對比,從而突出了揭露世態炎涼的主旨。其中“說君王六國從區都丞相”一句,說(shui稅),游說,用巧妙的言詞勸說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六國,指戰國時期燕、趙、韓、魏、齊、楚六國。從區,指六國合縱的區域。都丞相,即居丞相之職。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句“威風凜凜人人畏”,對蘇秦本人亦有微詞。一旦身居高官,就令“人人畏”懼,這豈不正是對封建官吏本質的生動寫照么?
上一篇:《紅巾詩(二首)》原文|賞析
下一篇:《織素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