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祈靈太乙壇,新豐樹色繞千官。那知今夜長生殿1,獨閉山門月影寒2(氣調忽似龍標)。
【校記】
1.那,《全唐詩》一作“豈”。
2.山門,《全唐詩》一作“空山”。
【箋釋】
[昭應] 今陜西臨潼。《舊唐書》卷三八《地理志》:“昭應,隋新豐縣治,古新豐城北。垂拱二年,改為慶山縣。神龍元年,復為新豐。天寶二年,分新豐、萬年,置會昌縣。七載,省新豐縣,改會昌為昭應,治溫泉宮之西北。”
[太乙] 天神名。天神中之最尊貴者。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史記》卷二八《封禪書》:“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祀如忌方。”司馬貞索隱引宋均曰:“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春秋》佐助期曰:紫宮,天皇曜魄,寶之所理也。石氏云:天一、太一,各一星,在紫宮門外立,承事天皇大帝。”
[新豐] 即昭應。《元和郡縣圖志》卷一“京兆府昭應縣”:“新豐故城,在縣東十八里,漢新豐縣城也。漢七年,高祖以太上皇思東歸,于此置縣,徙豐人以實之,故曰新豐。并移枌榆舊社,街衢棟宇,一如舊制,男女老幼,各知其室,雖雞犬混放,亦識其家焉。”
[長生殿] 唐宮殿名。《舊唐書》卷九《玄宗紀》:天寶元年“冬十月丁酉,幸溫泉宮。辛丑,改驪山為會昌山,仍于秦坑儒之所立祠宇,以祀遭難諸儒。新成長生殿,名曰集靈臺,以祀天神。”所禮天神,即太一。
【輯評】
《唐詩解·七言絕句四》:上聯狀昔日之繁華,下聯見今日之寂寞,所以識玄宗祈禱之無益也。
《唐詩摘抄》卷四:次日想見當日扈從之盛,較王維“青山盡是朱旗繞”,語特隱秀。三、四二語今昔對照,自是不堪回首。李約詩“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諷求仙不效,此地空有樹名長生耳。此詩亦與同意,只用“長生殿”隱隱寓諷,含意更深。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二○:刺祈禱之無益也。
上一篇:《洛陽早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邯鄲少年行》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