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向子諲·阮郎歸·紹興乙卯大雪行鄱陽道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②。同云深處望三關,
斷腸山又山③。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④。
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還⑤。
【注釋】 ①紹興乙卯:即公元1135年。鄱陽:今江西波陽縣。② “遙知”句: 易水,在今河北省易縣境內,是戰國時燕國的南面疆界。這一句寫廣大北方的雪寒,也暗喻淪陷區人民的疾苦。③ “同云”兩句: 同云,即彤云,指下雪前天空密布的陰云。三關,指中原淪陷區的許多關隘。在彤云密布大雪漫漫中遙望中原這些關隘和連綿不斷的山脈,真使人腸斷啊。④ “天可老”三句:這三句是說,要消除這國破家亡的仇恨,比天老了,海翻過來還要難。⑤ “頻聞”兩句:據史書記載,南宋統治集團為了與金人議和,曾多次派遣通司使,并假意慰問被金人俘虜的徽、欽二帝,可是哪年哪月二帝的鸞輅 (車駕) 才能返回呢?
【鑒賞】 這首詞寫于南宋初。岳飛等愛國將士力主進取中原光復國土;而以高宗趙構為首的主和派畏敵,并懷著永據帝位的私心,堅決與金議和,這樣便使被俘的徽、欽二帝永無還朝之日。作者即本此憤慨之情而寫下這首詞。上闋,寫在漫天大雪中,作者不說自身的冷,而是想到北方的易水寒。這 “易水寒”三字除了說明 “寒”之外,還寓有當年 《易水歌》之悲壯之情,更顯示宋金兩國形勢的嚴峻。因此在彤云密布的大雪天里,哪能不遙望北方的叢叢關山而斷腸呢?下闋,用極沉重的描寫手法,誓言天可老、海可翻,而此奇恥大恨是不可消除的。那么問平安的通司使再頻繁也休想接回二帝的車駕。
作者愛國愛民之心猶如一團烈火,直欲把這漫天大雪融化掉; 可是貪圖茍安的南宋小朝廷統治集團,哪會理睬?全詞慷慨激烈,沉郁悲憤,扣人心弦。
文章作者:荀運昌
上一篇:愛國詩詞《梁啟超·紀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白毓昆·絕命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