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羅隱·登夏州城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寒城獵獵戍旗風,獨倚危樓悵望中。①
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
離心不忍聽邊馬,經事應須問塞鴻。
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支長戟六鈞弓。②
【注釋】 ①獵獵: 風聲。戍旗: 守衛(wèi)軍隊之旗。危樓: 高樓。②鈞:古代重量單位之一,一鈞為三十斤。
【鑒賞】 這是一首登樓抒懷言志的愛國詩作。
詩人開篇點明邊關險隘的特定環(huán)境: “寒城獵獵戍旗風。” 既為邊關之城,自然冷清,故而以一 “寒”字領起,“寒城” 而兼 “獵獵”風聲,守邊的大旗便浸淫在一片肅殺凄清之中。詩人在此時獨倚高樓,遙望中原大地,不禁感慨頓生: “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詩歌語勢一振,意境隨之陡然而升。“萬里” 言地域之廣,“千年”顯時間之久; “唐土地” 既實指大唐疆土,又蘊含華夏之邦地大物博之意; “晉英雄”既概晉朝將士與大夏國作戰(zhàn)的史實,又感大唐帝國為人窺竊的現(xiàn)狀,兩兩相對,勾勒出一幅時空交織、今昔相照的宏偉畫面,突現(xiàn)出詩人時刻關注國運的愛國情懷。考詩人一生經歷,自以為 “當得大用”,卻屢試不第,仕途坎坷,而能時刻以家國為念,斯為難得。前四句中,首聯(lián)顯得清冷瘦硬,頷聯(lián)則氣勢宏大,而無一不包孕著詩人的沉沉愛國丹心。
那么,詩人縱使有 “離心”,又何忍耳聽邊馬長嘶?更何況 “經事應須問塞鴻”——蘇武牧羊北海,備受艱辛,尚能持節(jié),托長鴻以寄書,耿耿丹心,光鑒后世。詩人用蘇武之典,并非言說 “離心不忍” 的原因,而是感情升華的自然之筆。詩行至此,始終鼓蕩在字里行間的愛國情潮便決竇而出: “好脫儒冠從校尉,一支長戟六鈞弓。”一個 “好”字,響亮活脫,順理成章: 且脫寬袍與儒冠,跟從三軍將士,持長戟、挽大弓,縱橫馳騁,保家衛(wèi)國。語流輕快而豪氣勃勃,活脫脫一個投筆從戎的班超再世!
這首七言律詩,凄冷而宏大,沉雄而流暢,在歷史延續(xù)與現(xiàn)實寫照的詩行里,流淌的是詩人的愛國之情。
文章作者:胡思成
上一篇:愛國詩詞《郭沫若·登南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戚繼光·登盤山絕頂》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