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顧詩二首(其一)》言情贈友詩歌
靜居懷所歡,登城望四澤。
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①。
芳林振朱榮,綠水激素石。
初征冰未泮②,忽焉袗絺绤③。
漫漫三千里,迢迢遠行客。
馳情戀朱顏,寸陰過盈尺④。
夜愁極清晨,朝悲終日夕。
山川信悠永⑤,愿言良弗獲⑥。
引領訊歸云,沉思不可釋。
潘岳的 《內顧詩二首》約寫于咸寧五年 (公元279年)至太康六年 (公元285年)之間。這段時間潘岳先后出任河陽和懷縣令,在外羈居八九年之久。詩人的妻子是楊肇的女兒,楊氏在魏及晉初是名門望族。潘岳與楊肇翁婿感情很好,與妻子感情甚篤。這兩首內顧詩,正寫出潘岳客居在外,對妻子深切眷戀的矢志不移的伉儷之情。
先看第一首,開頭兩句寫詩人客居在外,自然懷念自己的愛妻,懷人而不見,只有登城遠望,以排解自己的愁懷。這兩句互為因果,作為全詩的總起。
接下來四句,寫登城所見。時令正值春天,詩人捕捉住獨具特征的春的景象,“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是靜景; “振朱榮”、“激素石”是動景。這一靜一動,既有形象,又有色彩,構成一幅艷麗而熱烈的春光圖。但潘岳的詩,從不作單純的景色描寫,這些春天的美好意象,無一不反襯著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特別是“何奕奕”一句,詩人借用 《方言》 ,一語雙關,既寫出桑柘的高大茂盛,又暗喻妻子的美好容顏,更勾起詩人的無限懷念。詩人巧妙地將物、人、情三者融為一體,以物喻人,由景入情,達到了 “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境界。借用春天的物象,蘊藉對妻子的深切懷念。
由形象而激起的情感,自然轉入對往事的回顧。接下來四句,詩人不直寫時間的推移, 而用 “冰未泮”和“袗絺绤”的形象對舉, 暗示著由冬到春, 時光流逝。在這流逝的時光里,自己由 “初征”成了 “迢迢遠行客”,時空把一對恩愛夫妻遠隔兩地。
但時空的間隔,卻更加激發和深化了詩人對妻子的眷戀深情。詩人的感情至此一發而不可收,一任它自由馳騁。在接下來的四句中,詩人借用 《淮南子》 中的典故,用 “寸陰”與 “盈尺” 的對比,指出與妻子相處的“寸陰”遠遠超過“盈尺之璧”,充分顯示了這份情感的價值。正因為這愛情極其可貴,所以一旦人隔兩地,那從早到晚,由夜至晨的思念,是極為悲苦,也無法排解的。
最后四句,是全詩的收束。詩人用山川的悠永和自己美好愿望不能實現作比,既說明山川形成的自然阻隔將妻子和自己分隔兩地,又進一步表現自己對命運的無法主宰,流露出懷人而不可得的無奈。最后借用張衡 《思玄賦》 的舊句“望歸云而遐逝”,表現自己在無奈之余,只有寄語歸云,帶去這無限的思念。然而,言有盡卻意無窮,自己深切的懷念最終仍是“不可釋”的。全詩籠罩在一股懷人而不得的愁緒之中。
“中國愛情詩大半寫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別悼亡。”潘岳這首詩是寫惜別的,它寫景抒情,由物及人,筆觸細膩,層層推進,既委婉含蓄,又深刻簡雋地表達出對妻子的深切真摯的懷念之情。
注釋
①奕奕: 高大美盛貌。這里明寫桑柘在春天的美盛, 暗指自己妻子的美好容顏。《方言》:“自關而西,凡美容謂之奕奕。” ②泮: 溶解。③袗絺绤: 袗,穿單衣。絺, 粗葛布。绤, 細葛布。 ④寸陰過盈尺: 《淮南子》:“圣人不貴尺之璧, 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這里借指與妻子度過的每寸光陰都極為寶貴。⑤信:確實。⑥良: 確、真。
上一篇:《關雎·(周南)》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減字木蘭花》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