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洞仙歌》原文與賞析
華燭光輝,深下屏幃。恨征人久鎮邊夷。酒醒多風措。少年夫婿,向綠窗下左偎右倚。擬鋪鴛被,把人尤泥。須索琵琶重理,曲中彈到。想夫憐處,轉相愛幾多恩義。卻再絮衷鴛衾枕。愿長與今宵相似。
此詩抒寫閨中思婦對遠征丈夫的無限思念之情,本詩將回憶與現實糅合在一起,通過思婦回憶往日夫妻恩愛映襯今天思婦心中的落寞、傷懷,從而隱約抒寫了對現實的不滿之情。
“華燭光輝,深下屏幃。恨征人久鎮邊夷。”首先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擾人心緒的情景:夜晚的臥房里,燭光如豆,屏幃下是惆悵的思婦,面對因少了丈夫而越發空曠的房子,孤獨、冷清縈繞在她心頭,此刻她的心中只怨恨“無情”的征人長久鎮守邊夷,令她長守空房,靜夜難堪。暮色、燭光、屏幃,這一撩人心扉的意境正是思婦情之所發,怨之所起,思婦子夜孤獨,燭光下深幃里,只有自己一人伴孤燈相守。作者寓情于景,緣景生情,借此引出思婦對往日的回憶,留戀之情。
“酒醒多風措。少年夫婿,向綠窗下左偎右倚。擬鋪鴛被,把人尤泥。”“風措”的 “措”讀cu音,入韻,意為風流、風韻。無名氏 《點絳唇》: “昨夜寒梅,一枝雪里多風措。幽香無數,不與群花語。”無名氏 《枕屏兒》:“水庭邊,山驛畔,一枝風措,十分似那人淡佇。”這里“酒醒多風措”是描寫少婦惺惺酒醒后更添無限“風流”。一本作風醋,即含酸微妒之意(任二北先生解亦可通)。年青的丈夫“向綠窗下左偎右倚”,青年夫婦倆在綠窗下纏綿,恩愛至深。“擬鋪鴛被,把人尤泥”,“尤泥”,是纏綿、糾纏、戀昵之意。這幾句極盡鋪排少年夫妻感情恩愛纏綿,作者通過思婦對往日生活的回味,反襯思婦今日落寞,前后相互對照,看似寫樂,實為繪悲。
“須索琵琶重理,曲中彈到。想夫憐處,轉相愛幾多恩義。” “須”作“卻”解。朱敦儒《水調歌頭》“中秋一輪月,只和舊青冥。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面對如麻如絲的愁緒,思婦無可聊寄,她拿起琵琶似乎妄圖要轉移自己的思想,打破這寂夜的傷懷,驅去心中的哀傷。可她并未就此解脫,琵琶聲中她又憶起丈夫百般可愛之處,心中越發產生對丈夫的摯愛及萬般情義,念夫之心更切。“轉”作 “越發”解,呂本中 《南歌子》“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幾多”作 “許多”解,蔡伸 《驀山溪》“男兒此志,肯向死前休。無限高,幾多怨,總付杯中酒”。
“卻再絮衷鴛衾枕。愿與今霄相似。”“卻再絮衷鴛衾枕”是獨立的一句,“卻”作 “還、依舊”解,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私情》“與君別也,愿在郎心莫暫舍。記取盟言,聞早回程卻再圓”。思婦心中似乎還要再叨念昔日共衾枕之情,可又無從說起,欲言又止。低首攢眉,唯一句 “愿長與今霄相似”。道出思婦內心那強烈的思夫之情,欲哭無淚。寫情平淡中有突出,細膩而豐滿地刻畫了一個哀怨的思婦形象。
上一篇:《先秦民歌·泉水》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浣溪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