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郭沫若·登南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中原龍戰(zhàn)血玄黃,必勝必成待自強。②
暫把豪情寄山水,權(quán)將余力寫肝腸。③
云橫萬里長纓展,日照千峰鐵騎驤。④
猶有邶侯遺跡在,寇平重上讀書堂。⑤
【注釋】 ①1938年11月底,郭沫若在衡陽參加了國民黨政府召開的南岳會議之后,利用第二天余暇與周恩來等三人相約登山,這首詩是在下山途中吟成的。南岳: 即衡山,又名岣嶁山,為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衡陽市北。②中原: 這里指河南至湖北一帶。龍戰(zhàn): 指抗日戰(zhàn)爭。《易·坤》: “龍戰(zhàn)于野,其血玄黃。” 中原地區(qū)的廣大愛國將士正在拋頭顱、灑熱血同日寇作殊死戰(zhàn)斗。“必勝”句: 要奪取抗戰(zhàn)的勝利,取得成功,必須依靠自己力量的強大。③暫把、權(quán)將: 兩詞可以互換,意義相近。肝腸: 衷腸,指思想感情。此兩句意為暫時把豪情寄托于山水,權(quán)且將余下的精力用來寫詩抒情。④“云橫”、“日照”兩句均是寫景,是寫景抒情。“云橫”句: 橫在萬里長空的云彩像長繩一樣在伸展?jié)L動,以喻示全國各地軍民都在抗擊日寇侵略。“日照”句: 無數(shù)山峰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好像無數(shù)的鐵騎兵昂首立馬嚴陣以待,以喻示各地抗日力量斗志昂揚,巍然屹立。驤(xiang): 本為馬首昂舉,這里用以形容抗日軍民斗志昂揚。⑤鄴侯: 指李泌(722—789),唐京兆人。四朝為官,官至宰相,封鄴侯。曾隱居衡山,山上有他的讀書室遺址。寇平:日寇被消滅。
【鑒賞】 這首詩寫于1938年11月底。1938年10月武漢失守,軍委會的一些機關(guān)撤到長沙,再撤到衡山。11月底,作者同周恩來出席國民政府召開的南岳會議之后,很難得有了一天休息時間,遂一同步登南岳,是 “暫把豪情寄山水”,以抒發(fā)自己的愛國之情。武漢失守前夕,作者見到了因事來武漢的闊別十一年的老朋友朱德總司令,并同住一夜。離別時朱總司令曾贈詩給作者: “……我自敵后歸來,勝利也說不完,敵深入我腹地,我還須支持華北抗戰(zhàn),并須收復中原……重逢又別,相見——必期在鴨綠江邊。”作者詩句 “云橫萬里長纓展,日照千峰鐵騎驤”,寫的是岳外景色,寫的是祖國大地,特別是各抗日根據(jù)地的英勇抗戰(zhàn)。作者懷著必勝信心,期望消滅日寇之后再游南岳衡山。
文章作者:廖光清
上一篇:愛國詩詞《譚嗣同·獄中題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羅隱·登夏州城樓》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