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林伯渠·游愛晚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到處霜林壓酒痕,十分景色賽天蓀。①
千山遍灑杜鵑血,一縷難招帝子魂。
欲把神州回錦繡,頻將淚雨洗乾坤。
蘭成亦有關河感,愁看江南老樹村。②
【注釋】 ①天蓀: 即天孫,指泰山。張華《博物志》: “泰山天帝孫也。” ②蘭成:南北朝梁朝詩人庾信的字。他出使西魏被強留,作 《哀江南賦》,抒發幽憤思國之情。關河: 即山河。
【鑒賞】 1906年10月,同盟會計劃在湖南瀏陽、江西萍鄉、萬載分三路起義。事情被泄后,瀏陽、萍鄉先行起義失敗,同盟會成員劉道一犧牲。革命事業的受挫、同志的痛失給作者心中蒙上了一層陰影。獨自登上岳麓山,這難以寄托的幽憤哀思溶入了遙祭的酒盞,也浸紅了作者眼中漫山的楓葉,化作了蕩氣回腸的詩章——《游愛晚亭》。
詩作首聯概述了岳麓山秋景之美,以霜林的紅艷壓倒臉上的酒暈,暗示出作者此時悼念烈士、以酒寄懷的心境,從而引出下聯。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是該詩最精彩的核心部分。頷聯以蜀帝杜宇化為杜鵑悲啼出血之典點化眼前景物,使它具有了人化的色彩: 那紅遍千山的不正是古往今來仁人志士的鮮血嗎?正是先烈們無怨無悔、前仆后繼的奮斗抗爭,才捍衛了這片壯麗的河山。娥皇、女英曾痛哭于湘江,卻再難召回帝舜之魂,我們這些后人又怎樣才能挽回先烈逝去的精魂呢?此處用典將痛惜志士之情渲染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頸聯將詩歌意緒從悲悼氛圍中拉出,作者并沒有被暫時的挫折壓倒,在革命的低潮時刻,他清醒地認識到: 要使黑暗的中國恢復它錦繡山河的原貌,只有用自己及后來者一代代的血淚洗去污濁,換回那明朗自由的天空。這一腔不計生死、氣壯山河的豪情壯志為全詩添上了一抹亮色,使立意得以升華,境界得以擴展。尾聯作者則用典將南北朝詩人庾信 《哀江南賦》、《枯樹賦》的意境融入眼前景物,將全詩收束于一片風飛葉舞、迷蒙曠遠的自然景觀中,達到了首尾圓合、一個完整的整體。
《游愛晚亭》一詩通過用典的方式,將愛晚亭周圍的自然風光和典故中的虛化景觀融為一體,在現實情感的抒發中借助于神話、傳說和古詩意境,營造出悲而不哀、低而不沉,清醒中蘊堅強的氛圍。在思想上、藝術上都獲得了成功。
文章作者:唐江
上一篇:愛國詩詞《王褒·渡河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玄燁·瀚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