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王褒·渡河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①
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
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②
【注釋】 ①常山:亦名恒山,在今河北省曲陽縣西北。代郡:秦代設置,領代縣等四縣之地,約當今河北蔚縣及山西東北部分地區。亭障: 古代為防守邊境所筑的堡壘。②薄暮: 傍晚。山阿: 山之曲折處。
【鑒賞】 王褒本系南朝文士,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原因,寄身北朝,歷仕魏、周,雖名重位顯,然而不忘故國,常借詩筆抒發深沉的故國之思和羈旅之慨,《渡河北》就表達了這種思想感情。
首兩句由眼前之景引發故國之思。詩人于秋日北渡黃河之時,看到風吹葉落,河面揚波,便想起屈原《九歌·湘夫人》 中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情景,想到故國的秋天,一縷鄉魂,被落葉水波攪動,再也難以平靜。
三四兩句又回到眼前之景。渡過黃河,進入常山代郡一帶,只見黃河沿岸修筑著很多崗亭堡壘,滿目邊塞風物,景象與江南大異,更讓人產生遠離故土的飄零之感。一個“繞”字,既繪景又寫心,點染出詩人凝神遠望、憂思茫然的情態,豐富了詩歌形象。
前幾句主要從視覺著筆,五六句則轉換角度,從聽覺上來抒寫身處異地的感受。“異方樂” 泛指北方的樂曲,“隴頭歌” 即樂府《隴頭歌辭》,其三云:“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北曲多悲越蒼涼之音,《隴》歌嘆行役思鄉之苦,一聽之下,不由引動詩人飄泊異鄉的悲愁情懷,令人心傷腸斷。在這個人心曲與異方樂調的合鳴共振之中,回蕩著深沉的故國之情。
結尾兩句敘寫自己羈旅行程中的情態,進一步抒發了客游他鄉、遠離故國的悲愴心情。作者渡河入山,踽踽前行,黃昏到來,四野晦暗,面對著征馬,迷失了山路。日暮途遠,不知所之; 故國遙隔,欲歸不能。詩人內心的悲愁痛苦,可說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此詩寫羈旅行愁、故國之思,妙在不作正面的抒發,而是借景物環境以及神傷路迷的情態加以暗示與襯托,含蓄委婉,深沉綿緲。詩章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悲涼蒼勁,富于藝術感染力。
文章作者:林心治
上一篇:愛國詩詞《杜牧·泊秦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林伯渠·游愛晚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