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陳銘樞·挽王、秦、葉、鄧諸公遇難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剎海風狂氣欲摧,冤禽銜石有由來。①
憂深險阻垂危局,天妒英雄卓落才。②
乍昧乍明翻恨曙,轉溝轉壑孰為哀?
嗟吁死者靈猶在,愿化慈云覆九陔。③
【注釋】 ①剎海:佛家語,猶言水陸。②卓落才:頂拔、杰出的人才。③九陔:亦作“九閡”,即九重天。
【鑒賞】 本詩發表于1946年4月19日 《新華日報》追悼“四八” 烈士專刊。“四八烈士”,指1946年春,國民黨政府破壞《國共停戰協定》,向解放區發動進攻。當時在重慶同國民黨談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飛、秦邦憲,為向中共中央匯報請示,于4月8日和新四軍軍長葉挺、中共中央工委書記鄧發、教育家黃齊生等同機返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不幸殉難。詩中王秦葉鄧即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作者對“四八烈士”深感悲痛惋惜,揮淚抒發自己哀悼烈士的悲憤情懷,表達革命尚未成功,而烈士便以身殉職的無限哀思。
詩的首聯“剎海風狂氣欲摧,冤禽銜石有由來”。“剎海”句言氣候的惡劣,這氣候有政治和自然雙重含意。“冤禽銜石”,即精衛填海。冤禽即精衛,神話中的名鳥。古時候炎帝有女兒,名女娃,在東海中游泳,不幸淹死。死后變成一只鳥,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因它對大海懷有仇恨,常銜西山的木石,去填東海,希望有一天能把大海填平。此句意為四公像精衛一樣,矢志奔走是有緣由的。
頷聯 “憂深險阻垂危局,天妒英雄卓落才。”前句謂不憂氣候造成的航程險阻,目的只為挽救政治危局。可惜 “天妒英雄”,他們竟遇難了!
頸聯 “乍昧乍明翻恨曙,轉溝轉壑孰為哀?”“乍昧乍明”,謂忽明忽暗的政局,加倍仇恨天明。而四烈士剛爭得一線曙光,卻 “轉溝轉壑”,溪谷拋尸,誰最哀痛呢?
尾聯 “嗟吁死者靈猶在,愿化慈云覆九陔。”“慈云”,佛家稱佛以慈悲為懷,如大云之覆蓋世界。《三藏圣教序》: “引慈云于西極,注法雨于東陲。”這二句是作者發自肺腑的感嘆: 烈士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們的精神長在,祝福他們的精神化著片片慈云,永遠覆蓋著海闊天空,九州大地!
作者深諳佛學,詩中多用佛學用語和典故。語言流暢,對仗工穩。有哲理、有激情,在沉郁哀悼烈士的同時,充分表露了對革命者的愛和對反動派的恨,愛國之心躍然字里行間。
文章作者:李萱華
上一篇:愛國詩詞《孫中山·挽劉道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詩經·無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