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李益·塞下曲》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①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②
【注釋】 ①伏波: 即伏波將軍馬援,東漢初人,曾帶兵遠征越南。凱旋歸京之日,又自請北擊匈奴、烏桓,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定遠: 指定遠侯班超。事見駱賓王《從軍行》析文。②輪: 指戰車。海窟: 指我國西北邊疆的內陸湖,此代指敵人巢穴。一箭定天山: 薛仁貴鎮守邊防時,連發三矢,射殺三人,降服了十萬突厥軍隊,當時軍中民謠唱道: “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鑒賞】 這是一首充滿愛國激情和英雄主義精神的詩。詩章起筆頗具匠心,作者刻意將“惟愿裹尸還” 的伏波將軍與 “但愿生入玉門關” 的定遠侯作鮮明對比,借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抒發了殺敵立功、報效國家的情懷。“惟愿”、“何須”二語,詞氣肯定,褒貶分明。淋瀝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誓死保衛邊庭的勇氣和決心,與戴叔倫《塞上曲》中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有異曲同工之妙。“莫遣”二句,在表達除敵務盡思想的同時,又對加強邊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比戴詩又深入了一層。
這首詩格調豪放遒勁、立意高遠、議論深刻,有一種催人上進的精神和力量,與詩人其他邊塞作品的感傷基調迥異其趣。
文章作者:石世明
上一篇:愛國詩詞《徐錫麟·在東京博物館見我國古鐘》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鄭成功·復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