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黃生借書說①》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清·袁枚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11)焉,庋藏(12)焉,曰‘姑俟(13)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14)。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15)省記。通籍(16)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17),素蟫灰絲(18),時蒙卷軸(19)。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20),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為一說(21),使與書俱(22)。
【注釋】選自《小倉山房文集》。袁枚(1716年—1798年),清代文學家。字子才,號簡齋、隨園。浙江錢塘人。著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隨園〕本文作者袁枚的別墅。袁枚自號隨園主人。
〔授〕親手交付。
〔七略〕書名,漢朝劉歆編輯。“七略”是: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
〔四庫〕《四庫全書》的簡稱。四庫,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
〔汗牛塞屋〕形容書籍極多。汗牛,書籍用牛運輸,牛累得出汗。塞屋,堆滿了屋子。也叫“汗牛充棟”。
〔無論〕不用說。
〔惴惴(zhuìzhuì)〕心里七上八下,又害怕又發愁。
〔摩玩〕研究切磋,細心體會。
〔業〕已經。
(11)〔高束〕成語“束之高閣”的簡縮。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邊不用或不管。
(12)〔庋(guǐ)藏〕妥善收藏。庋,安置,保存。
(13)〔俟(sì)〕等待。
(14)〔難致〕難以得到。
(15)〔輒(zhé)〕就。
(16)〔通籍〕做官。“籍”是二尺長的竹片,上寫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宮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通籍,謂記名于門籍,可以進出宮門。后來也稱初做官為“通籍”,意謂朝中已經有了名籍。
(17)〔落落大滿〕多得堆滿了。落落,喻多。
(18)〔素蟫(yín)灰絲〕白色的蠹魚,灰色的蛛絲。
(19)〔卷軸(zhóu)〕指裱好帶軸的書畫等。此處泛指書畫。
(20)〔類予〕像我。類,類似。
(21)〔為一說〕做這一篇文章,講一番議論。
(22)〔俱〕一起。
【譯文】黃生允修來借書,隨園主人把書交給他后,告訴他說:“書不是借的是不會去讀的。你沒有聽說過關于藏書的事嗎?《七略》、《四庫全書》,是皇帝的書,可是皇帝讀書的有幾個呢?有錢有勢的人家,他們的書多得用牛來拉,堆滿屋子,可是他們讀書的有幾個呢?除此以外,有的人家祖輩父輩把書保存起來,兒子孫子卻把書拋棄,這就不用說了。不只是對待書是這樣,對待世界上的任何東西也是這樣。不是自己的東西,勉強借到了,一定會考慮到人家要逼著討回去,心中總是惴惴不安。因而抓緊時間不斷地研究切磋,細細體會。心里想:‘今天留在我這里,明天給人討回去,我就不能夠看到它了。’如果這書已經為自己所有,必然把書捆起來高高地放在架子上,收藏起來,說:‘姑且等到以后看它吧!’
“我小時候喜愛讀書,家里窮,很難弄到書。有個姓張的藏書很多,我去向他借,他不借給我,回來以后,還夢見這件事。那心情是這樣的迫切。所以讀了書,就邊思考邊記下來。當了官以后,薪俸拿出去,書就買進來,房里放滿了書,白色的蠹魚,灰色的蛛絲,時常出現在書本上,然后我才感嘆借書的人用心專一,同時也感到自己小時候的光陰是多么可珍惜的啊!”
現在,黃生允修貧窮的情況像少年時的我一樣,他借書的心情也像少年時的我一樣。只是我對書的慷慨和姓張的對書的吝嗇,似乎不一樣。那么我是不幸碰到姓張的嗎?黃生允修是幸運而碰到我嗎?懂得幸運和不幸,那么他讀書一定會專心,他還書也一定會快速。
我做了這篇文章,讓他和書一起拿去。
上一篇:《唐·閻伯理·黃鶴樓》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莊子·呆若木雞》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