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江疊嶂圖
北宋·王詵作
絹本設色
縱四五.二厘米
橫一六六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此圖四面空靈,意境清曠。起首描繪江邊淺灘,坡岸垂柳拂水。拳石累累,浮現于淺水之上。江心舴艋兩艘,泛游于波上。主景位于手卷的左方,山巒起伏,主峰的山巔層次重疊,鉤皴的用筆居于方圓之間,類似卷云皴。青綠著色,用唐李昭道法。山腰云氣繚繞,用工筆淡描,線劃空明,云層出岫而起,伴隨著彌漫的煙霧正在推動聚合。山坳百脈流泉,瀑布從階梯式的山崖逐級下瀉,山澗純用焦墨,留白以狀飛瀑,給人視覺上形成黑白相映的強烈反差。坡石陰側面以墨筆皴擦,向陽面不施皴筆,瑩潤光滑,富有立體感。青山白云之間,遙見界畫工整的樓閣一宇。山間茂樹成蔭,樹葉用夾筆及點筆,著色有石青、石綠、淺綠及赭紅。遠山亦用淺綠暈染。色調濃艷,氣氛莊嚴。山石形態各異,用諸種不同的畫法來表現,具見北宋時山水畫達到了神妙的境界。
米芾《畫史》稱:“王詵學李成皴法,以金綠為之,似古今觀音寶陀山狀。”此卷畫法既得唐人的優秀傳統,兼具北宋人的法度精密。作者雖未署款,但與畫史對王詵畫品的敘錄相合,已被公認為王詵作品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作。
此卷于卷前鵝黃絹隔水上,有宋徽宗簽題“王詵煙江疊嶂圖”七字。卷后有元姚樞題五言古詩一首,明宋濂題跋,黎民表嘉靖丙辰(1556)題觀款一行。卷內鈐有“雙龍”方印,“御書”葫蘆印,“宣”、“龢”聯珠印,“宣和”、“宣和中秘”、“政和”等印。鵝黃絹后隔水上鈐有“政”、“龢”聯珠印,拖尾紙上鈐有“內府圖書之印”。可證曾經北宋內府收藏。入南宋時,曾經賈似道收藏,卷內鈐有“悅生”葫蘆印、“秋壑珍玩”印。賈似道革職貶逐后,此卷歸臺州官府,圖上鈐有“臺州市房務抵當庫記”半印。清初時,曾歸孫承澤、宋犖收藏,孫承澤鈐有名印;宋犖鈐有帶名姓的審定印,并有“緯蕭草堂畫記”長方印。乾隆初年歸安岐收藏。之后,轉入清內府,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重華宮鑒藏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等印。曾見于《宣和畫譜》、《大觀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等書著錄。
煙江疊嶂圖
王詵《煙江疊嶂圖》曾有數本,但畫面景物都不相同。此卷與王詵用水墨略加設色的《煙江疊嶂圖》絹本手卷(卷后有蘇軾題詩及王詵和詩手跡),見于清《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的那件,并目為王詵的傳世名跡。
上一篇:《漁村小雪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古木怪石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