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俎豆庚桑
【出典】 《莊子·庚桑楚》:“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居三年,畏壘大穰。畏壘之民相與言曰: ‘……庶幾其圣人乎?子胡不與相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聞之,南面而不釋然。弟子異之。庚桑子曰: ‘……吾聞至人尸居環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壘之細民,而竊竊焉欲俎豆予于賢人之間,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釋于老聃之言。’”
【釋義】 俎豆,原為兩種祭器名,引申為祭祀,以表示崇奉之意。庚桑,指庚桑楚,《莊子》寓言中的人物。庚桑楚居畏壘之山三年,其地莊稼大獲豐收,畏壘之民以為他是圣人,準備像敬神一樣地崇奉他。
【例句】 俎豆庚桑真過矣,憑君說與南榮。(蘇軾《臨江仙·辛未離杭至潤,別張弼秉道》285)作者自元祐四年己巳知杭州,至六年辛未被召還京,在杭經歷三個年頭。這里以庚桑楚居畏壘之山自比,表示不應受杭民“俎豆”,隱然表明了自己受到杭民 “俎豆” 的事實。
上一篇:典故《俎豆伴兒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卓地無錐》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