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吳存
春興
問東君識我,應怪我,鬢將華。甚破帽蹇驢,清明無酒,寒食無家。東風綠蕪千里,怕登樓、歸思渺天涯。煙外一雙燕子,雨中半樹梨花。
日長孤館小窗紗,新火試團茶。想明月灣頭,家家筍蕨,井井桑麻。年華不饒倦客,早青梅如豆柳藏鴉。欲逐夢魂歸去,客窗一夜鳴蛙。
吳存做過小學官,不久就退隱歸家了。他喜歡也善于寫春,有《點絳唇·春夢》、《踏莎行·春日連雨》、《浣溪沙·春閨送別》等詞作,還有就是這首《木蘭花慢·春興》。
春又來了,“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李清照《念奴嬌》)。寒食節(jié)氣是在清明前一兩天,這一日一般有風雨,過后萬物生長,天氣皆清凈明潔,所以謂之清明。是春最盛時,但轉瞬又將是暮春落花時節(jié),春又要去了。清明寒食,是最動詩興的節(jié)候,風景宜人,民間人們多春游踏青。詞人在這個時節(jié)里,有些什么感觸呢?他在詞里說假如司春之神東君認得我,應該要驚怪我的鬢發(fā)已星星點點斑白了。一介窮書生,客居異鄉(xiāng),窮困潦倒,每日里戴著破舊的儒冠,騎著那匹瘦弱不堪的老跛驢,辛苦奔波,過的是“無花無酒過清明”(王禹偁《清明》)的日子。寒食這一日風俗是禁火而食,本已無錢沽酒,此日也只能胡亂吃些干糧冷食。而遠客孤居,不能歸家團聚,更添幾多寂寞,幾多凄涼。東風綿軟,吹綠了芳草千里,這時節(jié),最怕登樓倚欄,歸思郁積。天涯渺渺茫茫,故鄉(xiāng)更在天涯外。歸不去,不如不登樓,少添些傷心。春日天氣,忽雨忽晴,滿城淡煙疏雨。只見燕子在寒煙之外雙雙對對地歸來,濛濛細雨中一樹梨花洗得只剩半樹,紛紛墜落如雪。宋晏殊《破陣子》云“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果然。春日白晝漸長,長長的白晝,最易惹起閑愁。“可堪孤館閉春寒”(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所幸旅舍窗紗前一番小坐,正可“且將新火試新茶”(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打點消磨此一段閑愁。寒食禁火,節(jié)后另取新火,所謂“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彥《蘭陵王·柳》);而當時人講究飲茶,如何汲水烹煎,如何做成龍團,都有流行的方式。只是羈旅難堪,夜晚明月當空時,思鄉(xiāng)之情終是不能排遣。想起月光下家鄉(xiāng)的小河水流彎彎處,一定是春事繁忙,家家采筍采蕨,便于井水灌溉的地方都種了桑麻。漸漸春事將盡,他倍覺時光催人老。青梅已結實如豆,綠柳已繁枝藏鴉,“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二首》其二)!對此光景,詞人不禁倦游之意更盛,思歸之心更切。但客愁無寐夜,魂夢亦難歸,只好聽著窗外群蛙自由自在地歡鳴,發(fā)一聲嘆息,滴幾點涕淚。
詞中塑造了一個落拓江湖的自我形象,對春來春去哀樂隨物的惆悵和對浪跡他鄉(xiāng)不能自主的愁怨,二層意思合在一處,有很強的興發(fā)感動力。
上一篇:梁曾《木蘭花慢·西湖送春》春天春色詞作鑒賞
下一篇:張雨《木蘭花慢·和馬昂夫》追慕古人、崇尚隱逸詞作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