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題解】
本篇選自《王右丞集箋注》卷九。
《使至塞上》是一首邊塞詩。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居河西節度使幕中兼判官。出塞途中作此詩。
單車欲問邊(1),屬國過居延(2)。征蓬出漢塞(3),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4),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5),都護在燕然(6)。
【注釋】
(1)單車:單車獨行。形容輕車簡從。問邊:到邊塞慰問。(2)屬國過居延:是“過居延屬國”的倒文。屬國,漢時對歸附的部族,稱其地區為屬國。一說是“典屬國”(秦漢官名)的簡稱,這里代指使臣,是王維自指。居延,古縣名,故城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后漢書·郡國志》:“涼州有張掖、居延屬國。”(3)征蓬:隨風飛揚的蓬草。喻漂泊旅人。這里指作者。(4)孤煙直:趙殿成《箋注》:“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或謂邊外多回風,其風迅急,裊煙沙而直上。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5)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jì):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6)都護:這里指河西節度使。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這里代稱前線。
【導讀】
這首詩的藝術審美價值,集中體現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出塞后所見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一詞。邊塞荒涼、單調,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引人感傷,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印象。它也正是王國維稱許的“可謂千古壯觀”(《人間詞話》五一)的名句之一。一個“直”字,一個“圓”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真是味之無窮。
【思考】
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歌創作,正是詩情畫意相互滲透、交融的典范。請結合以上三首詩,具體分析和鑒賞這種情景表現的特點。
上一篇:《王右丞集箋注》漢江臨泛·閱讀理解
下一篇:從軍行七首(選三)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