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認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里,獨自憑蘭橈。
【注釋】
《少年游》:調見晏殊《珠玉集》,因詞有“長似少年時”而得名。《樂章集》注林鐘商。柳永在蘇州任職僅半年光景,至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秋,即自蘇州移任成都,經陜西,此首及下數首即為作于經陜西時。宋代官員重在朝,輕外任。且四川又為不許攜家室而往的八路之一,柳永當然只能只身獨往,且路途又如此艱險,此次成都之行,其心境就可想而知。灞陵橋:即灞橋,在今西安市東。《三輔黃圖》:“灞橋在長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漢文帝葬于此,稱灞陵,故亦稱橋為灞陵橋。灞,亦作霸。“風物”句:意謂到此均是前朝的風光景物。“衰楊”二句:不知道經過多少次攀折。古有折柳送別之俗,故云。“憔悴”句:此句以楚宮腰代指柳枝。楚宮腰,即細腰。秋光老:謂秋深。蘅皋:長滿杜衡的沼澤。《陽關》:曲名,王維《渭城曲》被歌入樂府,以為送別之曲,謂之《陽關三疊》。“獨自”句:謂獨自一人站在船頭遠望。蘭橈:小舟的美稱。或謂入陜之后已不能通航,何來蘭橈?此則以今視古耳。唐宋時渭水、黃河均可通航,非今之僅能橫渡者。
【評析】
此詞為柳詞中的名篇,歷來為詞家所稱道。詞在懷古中抒情。上片寫景懷古,首二句即謂“煙樹”,謂“灞陵橋”,因灞橋折柳送別的故事,能將讀者引向對前朝的思考。“衰楊”三句緊承“前朝”而發,不謂人憔悴,卻謂“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便一下子伸向歷史的縱深,風格蒼涼遒勁。下片因懷古而抒發離情。“夕陽”二句為景中情,且無具體人事內容,故淡遠。“一曲”三句含曲終人遠之意,故雋永。
上一篇:柳永《小鎮西犯(水鄉初禁火)》詩詞注釋與評析
下一篇:柳永《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詩詞注釋與評析